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1节  (第1/3页)
    当时大爷二爷还有他们爷没了,大爷家的大伯算是长房长子,主动接下照顾他们这一房的担子。    那个时候虽然穷,吃吃不饱,穿穿不暖,但陆扬新和陆萍却没怎么害怕过,因为他们知道虽然他们爹不在了,失踪了。    可是家里有四个伯伯,还有一家子能干活挣钱养家的堂兄。    只要有他们在,陆家就能撑下去,没什么好怕的。    可以说他们对老家人很有感情,尤其是大伯一家。    以前大伯没过世的时候,他们寄回去的东西都是直接寄给大伯,大伯从来不私藏,都是一分四份,四个伯伯都有。    后来大伯过世,他三儿子三山堂哥当了大队大队长,东西就给三哥,三哥也是按着大伯的规矩分。    可能老家人里也有爱占便宜想上门打秋风的亲戚,但是家里当家的几个伯伯,堂哥都不是糊涂人。    大嫂又何必狗眼看人低呢。    再说那书是妈去废品站买的,这消息也是很多人家都知道的,又何必做这种难看的事情呢。    不过这种时候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    陆奋强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妻子。    大伯家大哥二哥都过于憨厚,大伯最喜欢机灵的三哥。    小时候大伯想私下另外再补贴他们家些东西,都是让三哥偷着给他,他再拿回家给娘和弟弟妹妹。    可以说,所有堂兄弟里他和三哥的关系最好。    他还记的三哥说过他家三儿子念书好,就是全县都是数一数二的,当时知道恢复高考的事,他就说要给三哥写信。    是钱梅说爹娘已经让她写信回去了,他这才没写。    他问钱梅:“你是不是觉得要是不提前知道这消息,我老家的人就没一个能考上大学?到时候我们见老家没说上大学的事儿,自然也不会主动去问家里人考的怎么样,免得让人丢了面子。老家不好意思问我们怎么提前知道了高考恢复的事也不说一声,我们也不好意思打听老家孩子念书怎么样。就不会有人发现你在中间捣鬼。你真是有恃无恐啊,钱梅!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么做不仅耽误了老家的孩子,还让老家的人觉得我们不想和他们交了,明明知道恢复了高考,也不说上一声。你究竟想干什么?”    钱梅还没说话,陆扬新的老婆就嘀嘀咕咕的说:“干什么,能干什么,大嫂不就是怕老家的人占便宜嘛。不说老家的人,就连我侄女想参加高考,我知道娘跟着陈悦妈去找书了,陈悦妈人家是大学生,知道高考用什么书。我就问大嫂寄书的时候记不记得有哪些书啊,大嫂就说不记得,还是一本都不记得。搞得我只能去问陈悦妈。”    “什么?还有这事儿?”刘娟惊讶。    孙爱花一向和钱梅处不来,明明大家不说祖上了,就说爷爷那一辈也都是村里种地的。    面朝黄土背朝天,种的地还都是人家地主家的。    只不过她老家是陕北的,钱梅是北平的    可你北平的农民就不是农民了,北平的农民就比陕北的农民了不起啦?    钱梅整日说自己祖祖辈辈是北京人,是皇城根儿底下的人,一直都看不起她和小姑子陆萍。    甚至连爹娘也看不起。    孙爱花就说:“可不是,我就寻思,大嫂也是初中文化,怎么可能连个书名都记不住。这全记不住难得连一本也记不住?不过我毕竟是给我侄女找书,就没再多说这事。”    陆新国发话:“钱梅,你说,你搞得这一出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钱梅没想着这事这么快就被揭穿了,她原想老家人能有什么本事,不都是种地的,这辈子也没机会来北京。    而爹娘呢,年纪也大了,身上毛病不少,就是想回老家身体也不允许。    至于陆奋强和陆扬新,部队里那么忙,他们要是有了假,也是能多陪陪爹娘就多陪陪爹娘。    至于陆萍,她都是嫁出去的人了,就是回老家也轮不着她。    所以她瞒下这事,也不怕被发现。    就是被发现,那也估计是三五年之后的事儿了。    反正爹娘也没几年了,等爹娘都走了,他们就不用再和老家那群穷亲戚来往了。    这个时候她也不能说自己把包裹寄出去了,但是那包裹给寄丢了。    按着她丈夫较真的性格,说不准会直接去邮局查。    她只能说:“我本来是打算寄的,正好遇上沈副师长的老婆刘护士长,听说他们家孩子也要高考,正愁书呢,就把书问我借走了。这沈副师长是奋强的上司,他家爱人想借书,我也不能拒绝啊。我想着过两天去找找一模一样的书寄回老家,没想后来事情多,这书又不好找,就给耽误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