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八十一章 国内第七大的汽车公司 (第3/4页)
没有接受任何媒体采访,悠闲自在的过着自己的生活,上午9点到新的公司总部上班,12点准时回家用餐,下午练一练国术,玩一玩柔道,约几位朋友打一打高尔夫球。 晚上陪夏莉看看电视,下下棋,听一听音乐。 直到4月份,一个新闻再度爆发,震惊了国内,从商界到普罗大众,集体哑然。 做为新技术产业的领军人物,徐腾居然出售了尚德电力的大部分股权,从软银公司公布的2005年财报来看,徐腾至少是以70亿美金的价格,将这家公司出售给日本软银。 有人惊悚,有人激愤。 惊悚者,有泰山会的柳总、冯总、任总,有泛亚的卢总,有锡州市的领导……没想到啊,徐腾赚钱的速度这么飙,这么强势,一转手就赚了70亿美金,真金白银入账。 激愤者,不希望这家国际领先的光伏产业高科技公司,落入小日本的手中。 这一笔交易,很多人都没看懂,虽说70亿美金对徐腾而言,也是一笔巨款,可他卖的这么痛快,到底是缺钱,还是短视,还是软银公司更高瞻远瞩? 谁知道呢? 反正是各种说法都有。 这一次,徐腾就必须站出来做一个回应,不能总是藏在幕后。 吵吵闹闹,一直到了4月底,新闻发酵了一周,已经举国皆知,徐腾才接受新浪网的采访,承认是自己做的决策出售尚德电力,将自己在光伏产业的投资转移向设备制造,向整个光伏产业的上游发展。 这是真的。 徐腾在全球投资了三家光伏设备制造商,华腾公司旗下的华腾新能源技术公司持有两家,一家位于浙省,一家位于德国,通过svb硅银公司,再持有全球技术水平最高两大巨头之一的gt-solar公司。 这又是假的。 徐腾确实扩大了在光伏产业的上游投资,但并没有撤离中下游市场,出售尚德电力之余,他又收购了光伏产业的缔造者sunpower公司,并且削减了sunpower公司的旧产能,收缩新产能的扩张计划。 通常来说,一家企业在行业内的产能规模越大,采购和生产成本就越低,话语权就越强。 这个定律在光伏产业并不成立。 对尚德电力这种光伏电池制造商,以及光伏电厂的组装企业,最主要的企业成本是铸锭炉的购买成本,以及硅晶电池的生产成本。 从2005年到2015年,十年内,多晶硅铸锭炉的生产技术从早期的20吨级,逐步提升到50吨级、120吨级、200吨级、300吨级,甚至是500吨级。 这几代技术之间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几乎每隔两年就要升级换代一次,主要引导者就是全球铸锭炉设备制造商的巨头gt-solar公司,从2002年的g1标准到2015年的g8标准,出炉规模、自动化率、良品率的差距很明显。 这就导致一个很残酷的逆市场规律,现有生产规模越大的光伏电池制造商,成本越高,越早大量贷款购买g2\g3代的铸锭炉,死的越快。 甚至,你去年刚借了十几亿美金投资新生产线,今年就已经出现了技术上的差距,明年更是落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而你去年借的钱都没还上,就必须再借钱购置新设备。 年复一年,不死才怪。 从尚德到赛格,都是这么死的。 所以,光伏电池制造商中,后期基本没有大公司,都是小企业。 徐腾继续投资sunpower公司,收缩在美国和其他市场的产能,在东欧投资新生产线,维持在欧盟市场的份额,在中国市场基本不予介入,不参与竞争。 凡此种种,徐腾也不会告诉外界。 他真要说出自己的“预判”,软银公司一定会立刻甩卖手里持有的尚德电力股份,那他最后持有的3400万股怎么脱手? 反正他现在捞了70亿美金,最后的3400万股慢慢脱手,每股80美元至120美元之间,都是合适的脱手时机,如果能抓住机会,继续赚个30亿美金也是有可能的。 关键,市面上没有第二个冤大头了。 手里有钱了,徐腾也就不慌张了,慢慢梳理华腾公司旗下的各家公司,成,很好,不成,价位合适就转让,最老大难的还是汽车和手机两个产业。 当年,黄信洲和老江泰集团也是死在这两个领域。 徐腾有时想想,也是一声叹息,中国的民营汽车业不好混啊,至于手机产业,也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谷期。 这天下午。 徐腾约了上汽的胡春元董事长打保龄球,本来说是打高尔夫球的,奈何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倾盆大雨,两位董事长临时决定去打保龄球,就在上汽的职工俱乐部。 下午的时间段,这里也没什么人,条件和设备一般般,肯定不能和外面的娱乐场所媲美。 夏莉闷在家里无聊,也跟着过来玩玩,她现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