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家族_第两百九十章 养虎为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九十章 养虎为患 (第4/4页)

在另一侧的。

    “还是有很多顾忌,没有做的太狠,也犯不着。”徐腾在天网公司这边,确实是很克制的推动舆论,只有议题和网络上的争论,没有实际行动。

    “有顾忌是对的,有克制也是对的,做的太过火就不好了。”徐总喝着酒,算了一下,“咱们父子这一年都是各忙各的,也很少聚在一起谈事。我上次见你还是半年前的事,那时还没有这家天网公司,你也没说要投资西桂省的水电项目。”

    “老席嘛,你知道的,想为省里谋利,又不敢站在台前,就请我出手。我也不可能为了这点利益,就替他站在台前挡风遮雨。”徐腾有点唏嘘,原本无意在西桂省投资,现在是不投不行了。

    陈安邦的东辰集团已经拿下了防州港及配套工程的建设合同,总计是四个合同,一揽子签署,整个华银财团为此要提前付出三百多亿的投入,最终会有长达30年的运营期。

    30年期满,相关基础设施全部移交西桂省。

    这就是bot模式,地方政府一分钱不出,即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也没有政府债务,只是提供贷款担保和优惠政策,加上30年的专营权。

    这么多资金投入下去,大致是不亏的,可具体能赚到多少,那就要看西桂省经济发展的水平了。

    这个模式在国内还很少见,一般的建筑开发商也不具备这种实力,华银财团是一个特例,松下、索尼后来在家电市场溃败之后,也是转型成为这种模式的建筑商。

    这不是传统的土建工程承包服务,而是综合性服务,特别是以金融服务为中枢。

    东辰集团负责工程建设和运营,华银财团的华夏金融集团负责借贷融资,最终,大部分利润还是流向华夏金融集团。

    “我和你谈这个事,主要也是你母亲和张丽英有点担心,陈安邦在你的支持下,这两年是不是扩张的太快了?”徐总其实是想谈这件事,对老江泰系而言,陈安邦一直都是威胁。

    “她们的意思是在扶持另外一家bot模式的建筑集团?”徐腾猜测一下,现在的东辰集团是整合了过去的东辰建设和江泰建设,又整合了柳银霞的东鹰建设,一跃成为国内第一大的民营建筑企业。

    从业务合同的规模上计算,东辰集团是苏华建设的两倍,总合约仅次于中铁、中建、中交三大央企巨头,即便长期利润都被华银财团的金融机构吸收,东辰集团的获利水平也绝对不低。

    苏华建设的严芥合很擅长炒作,要不是和徐腾的差距太大,去年差点炒作成国内首富,可真要比拼企业经营和做生意的水平,他哪里是陈安邦的对手。

    陈安邦是典型的闷声发大财的商人,他可以保质保量保期的将工程做好,成本控制也依然是一流的,长期运营的效率也很高,绝不会多花一分钱。

    徐腾和陈健也分析过这个人,真心觉得这个人在建筑行业的成本控制和风险管控水平上,绝对是一流的,包括在煤炭产业和地产业的投资也是如此。

    这不是单纯的低薪问题。

    陈安邦在过去十几年的生意场上,积累了一整套的绝招绝活,从哪里招募合适的民工,薪水控制在多少,多少老民工,多少新民工,手里几百个包工头,何时调度,何时抽走,都有一整套的经验。

    他在全国有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工程,人员安排能精确到每一个工程节点,甚至是以天计算,包括在水泥、钢筋……采购上,甚至包括工程机械的安排、租借,他都能做到绝不多花一分钱。

    同样一个工程做下来,同样的国标,验收合格的基础上,他能比中建三局、四局省出十个点的净利润,30亿的建筑合同,他能多赚一个亿。

    这个水平是其他建筑企业很难复制的。

    当然,国内很多老牌的建筑业私企大佬,也能做到这一点,可这里面又涉及到了很多机遇问题、做人问题,比如东阳建设的楼总,这也是国内建筑业的私企大佬,做人就有问题,眼界也有局限,遏制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陈安邦没有这种问题。

    这两年,陈安邦的东辰建设集团,在海外拿单的速度已经能和中建、中交并驾齐驱,除了华银财团的支持外,还有很多因素……这些因素就是陈安邦自身的经营,财务上,成本上,人际关系上。

    “老蒋也很担心吧?”徐腾忽然想到了老蒋,因为老蒋对陈安邦的评价是很高的。

    “是啊。”徐总点了一根烟,默默抽着,“按照道理是不用太担心的,可这个人的水平如何,你知我知,老蒋也很清楚,甚至是陈永年也和我们谈过,担心他扩张的太快。爸妈对你有信心,但还是希望你做一件事,早点将东辰集团的控股权拿下来,不要养虎为患。”(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