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家族_第三百四十九章 资本家也是有底线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九章 资本家也是有底线的 (第5/7页)

续过着喝稀饭的日子?

    徐腾不否认,下面的人在办事时,不排除有人急于求成,送钱送礼之类的,那你以为建行的业务负责人不送礼吗?

    华银财团现在还不够大,暂时只是拼命盯着四大系统,没有进一步的扩张,再过几年,你以为徐腾就会止步?

    全国这么央企,这么多大型国企,这么多优质的公司,华银财团一定会全面开战。

    别的不说,华银财团将央企、大型国企的盘口抢下来,工行的全球第一银行的地位就肯定保不住了。

    工资卡。

    工资卡,工资卡。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你的工资卡在华银财团,你过来办业务,本来是想将活期转定期,一不留神,搞不好就将定期转理财基金、转保险、转股票、转网银、转债券、转信用卡,这些业务不就都来了。

    中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种经济结构下的社会环境,特别是金融业的生态环境,和西方国家是截然不同的。

    工资卡对于银行业的重要性,在每个国家或多或少都有,但绝对没有在中国这么复杂,这么重要,因为中国经济的主体结构不仅是国有经济,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储蓄型金融国家。

    同时,央行对存款储备金的要求也是世界上最严格的。

    这些零零种种的特点不断,不断,不断放大了工资卡对于中国银行业的特殊重要性。

    徐腾一点都不着急,就慢慢听着李达霄和郑总交涉,他不用说什么,因为他手里的筹码是非常多的。

    只要他不想卖股份,谁也奈何不得他,穿小鞋就穿小鞋,他又不是没有嘴巴,不能告状吗?

    谈来谈去,一直谈到晚上7点钟。

    这场谈判依然没有任何结果,这实际上已经不是华银财团和中汇公司之间的矛盾,还是华银财团和整个国有金融体系之间的矛盾。

    郑总终于急了,开出一个最后的谈判价码——华银财团在工行、中行持有的股权不变,在交行和建行持有的股权,置换成在农行的股权,总额不低于22%,十年内不得高于25%,并在农行保留副董事长和一名非执行董事席位。

    双方共同推进农行上市工作,由华银财团全权负责农行的ipo业务。

    这是一个很混乱的协议,什么是华银财团,这本身并无标准,换句话说,华银财团在农行ipo上市后,实际控股比例是多少,根本不受制约。

    财政部和中汇在农行总持股达到60%,这是必然的,华银财团实际总持股达到30%,也绝非不可能。

    这是郑总在职权范围内,能够做出的最大退让,他要纠正自己的错误,快速收回华银财团在建行、工行的持股权,内在的原委,他不能说清楚。

    李达霄沉默不答,显然是拒绝的,因为华银财团根本不想要农行的股权,也不想帮助农行成为一家优质的巨型国有控股银行。

    华银财团的要求很简单,维持现状,在每一家四大行都持有一定股份,等待更好的时机套现,或者说,没有绝对利好的价码前,绝不撒手。

    偏偏,四大行中,除了农行,其他三大行都不愿意继续维持这种局面,宁可将股份交给其他外资机构,或者是交给上级主管。

    徐腾也没什么话可说,至少到目前为止,郑总开出的价码对华银财团而言依旧是不利的,只不过是从重亏,变成能接受的亏损而已。

    每个人站的位置不同,想法自然不同,郑总真心觉得华银财团没有亏,只是从大赚变成小赚,他知道华银财团一直是用杠杆收购四大行的流通股,实际支出不到70亿美元,最多也不可能超过80亿美元。

    现在行情这么好,华银财团这些国有金融股投资的账面增值,至少达到了500亿美元规模。

    郑总的意思很简单,很清楚,都是自己人,都是中国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我虽然不是央行,不是主管你的上级机关,好歹也是能钳制你的。

    你们给点面子,少赚一点,咱们将这个事情结束。

    简而言之,郑总是要徐腾和华银财团为他们这些人的决策失误买单,将他们被外资投行误导的错误决策,变成一个政绩,变成“利用外资投行在海外上市,再在合适的价位回收国有资产,巧妙维护国有金融秩序”的政绩。

    郑总不过是这些人中的一个,负责出面“指点”华银财团出资回收国有银行资产,再负责低成本收回国有的人。

    这一刻,徐腾懂了,终于明白建行的那几位领导,为什么会一言不合就撂脸子,一言不合就扬长而去,都是一场戏,都是这位郑总在幕后下指导棋,就是要让他明白,华银财团已经没办法继续持有三大行的股份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