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章 两个小故事 (第5/7页)
全国很多财经媒体都在讨论国有金融秩序的问题,大量的专家学者,天天都在互相辩驳,网友们看的很热闹,却不知道这场辩论的背后,核心焦点正是华银财团持有的那些价值1073亿美元的国有银行股,以及华银财团抢占四大系统客户的问题。 1073亿美元,7328亿rmb。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在2005年至2007年,国有银行扎推上市之前,决策者和各大银行的谈判者,实际对这些资产的转让价格仅有94.5亿美元。 短短4年时间,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初做决策的很多人,现在是真怕媒体做一个详细的统计数据,可这种事,怎么可能没人讨论? 徐腾是非常隐忍的,一直没有捅破这场国有金融秩序争论幕后的核心问题,但不用他说,在座的这些领导心里都明白。 “我还是那句话,小徐啊,你当初要不离开沪州,不管是中汇,还是建行,谁敢和你提这些事?”周副市长这番话可真是有点打脸,可他没说错,徐腾如果当初做出的决策是继续将华银财团和沪州捆绑,那些人还真不敢轻易招惹华银财团。 “本来就是一个很小的事情,我也希望是低调处理,帮他们将这个事糊弄过去,老话说的好,以和为贵嘛。价格合适,我就能转让,问题是他们的开价也太低了,堪称是一分钱不给。”徐腾倒不是很介意被沪州的这些领导打脸,无所谓,他已经做好决定吃一个大亏。 “要不要沪州出面,帮你谈一谈,不管怎么说,你们华银财团是沪州金融业的一面旗帜。”领导说话了,这一句话说的很精妙,华银财团是沪州金融业的一面旗帜,但不是沪州科技产业的一面旗帜,也不是沪州汽车业、地产业、新能源、芯片业的一面旗帜,因为华银财团的高科技产业分布的太散,唯一较为集中的区域是江州和宁州的姐妹城市。 这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打脸,滋味不好受啊。 徐腾只能苦笑,早知道是这样,他还真不想出席这个打脸晚宴。 “说了又能如何?大局重要,我不打算在这件事上纠缠不清,等一等吧,只要他们愿意正儿八经的谈,正儿八经的想将这个事遮掩过去,我不会斤斤计较。但如果他们以为华银财团是普通的私企,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我不介意拼个鱼死网破,全国皆知。” 徐腾无所谓的耸耸肩,笑意有点冷,看了看对面的领导,“大家可能没计算过这笔帐,我不说,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想象,华银财团在国有银行中持有的这些股份市值一千亿美元,这段时间的中国金融股概念很热,想要接盘的中东财团很多。” “这么多?”周副市长吃了一惊,其他领导也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这才知道,难怪两边发动了这么大声势的舆论战,背后涉及到的问题不是他们预估的几百亿美元,而是一千亿美元。 华银财团在国有银行股权的持有上,设计的非常分散,除了华腾公司持有建行和工行的部分股份外,其余都是由银河资本,以及两大资本公司在海外和国内的其他子公司持有。 所以,徐腾不说出具体的数额,沪州的这些领导也都不知道,外面的普通人就更不清楚了。 “我们出面帮你们谈一谈吧,这个事情不能闹大。”领导毕竟是有领导的政治意识,沪州的这位书记,级别可不简单,论行政级别,那比郑总等等高多了。 何况,沪州书记的这个位置后续向哪个方向升,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事情很明显,只要徐腾公布这些股份的总市值,全国媒体都会瞬间明白,有人要低价回收这些股份,让华银财团吃个哑巴亏。 问题就在于,徐腾也不愿意公布。 因为这是一个双刃剑,民众也会担心一个老问题——华银财团是不是太强势了? 最后搞不好是媒体支持华银财团,全国的吃瓜群众却会支持国家回收股份,在所有的社会公关中,其实最难预测的往往是大众的反应,譬如媒体预测美国大选和英国脱欧。 领导已经说要介入了。 徐腾还在寻思,他其实并不希望沪州介入,而是想和郑总那些人继续博弈一段时间。 “那就有劳几位领导操心了,其实我的要价并不高,打个八五折还是没问题的。”徐腾最终还是做了决定,请沪州的几位领导出面协商,让金融系统稍微讲点道理,讲点法制原则,尊重一下私企的产权。 当然,这就和做生意一样,这么大的交易不可能没有博弈和讨价还价的过程。 郑总那些人也不打算超低价收回,更不敢私吞瓜分,就是希望徐腾打个七折,让他们别太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