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94节  (第1/2页)
    缇骑死伤无数、汪印重伤不知所踪,大安朝上下也都在密切关注着汪印的下落。    如今,其在大雍都城现身了……    宋定边果然没有说错,汪印和缇骑的确逃往了大雍,说不定,还投靠了大雍!    这一次,永昭帝并没有震怒,也没有因为汪印出现大雍就将其定下“叛国”之类的罪名。    并非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    在刚接到宋定边禀告的时候,他就想签下海捕令、定下汪印叛国大罪了,不曾想却遭到了护国公汤源的反对。    汤源倒没有说很多话,只是说了这么一句:“皇上,军中士兵不可欺、国朝百姓更不可愚啊。”    此话,听得永昭帝心中一惊。    宋定边呈给兵部的急报中虽称云州之事的起因是“缇骑哗变”实情却不是如此。    实情就是:根本没有缇骑哗变这样的事!    宋定边为了完成皇令,是为了对付汪印和缇骑而想出来的借口,为了将汪印赫赫功劳变成天大罪过的借口。    缇骑哗变完全是捏造的,是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的。    说白了,这就是永昭帝所需要的遮丑布。    云州的事情,根本就经不起任何推敲和查探!    汤源执掌皇家暗卫,对朝中军中消息当然会密切关注,宋定边秘密带着仪鸾卫前去,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他能知道的事情,朝中官员和将领也迟早就能想到。    谁都知道,汪印治下甚严,绝不可能有放任缇骑乱来的事情;    缇骑如果真的要为汪印抱不平,为何不在京兆的时候、偏偏在夺回云州之后哗变?    这说不通,根本就不成立。    士兵和百姓或许一时会对汪印痛恨唾骂,但想必不用多久便有人反应过来了。    功高震主才是汪印真正的罪名,然而哪一个有抱负的官员将领不想建功立业呢?    如果建功立业的终极结果就是像汪印这样的,那么官员将领们怎么想呢?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永昭帝视汪印岂止是土芥?那是要除之而后快的人。    汪印立下那么大的功绩尚且如此,那么别的人又会如何呢?    汪印在前,殷鉴不远,国朝之臣又该如何视君呢?    汤源说这句话,便是在隐晦提醒永昭帝:担心朝臣和将领的反噬,毕竟,人心不可欺瞒。    永昭帝到底心虚,生怕云州的真相被揭露出来,哪里还敢签下海捕文书?    他也不想再与朝臣、国公勋贵这些人再对抗了。    既然汪印不知所踪,那么云州之事就这样了了。    如今听闻汪印在大雍都城现身,永昭帝高兴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会震怒?    汪印现身得好!只要汪印一直在大雍,那么缇骑哗变的事情就会越来越真!    到时候难堵天下悠悠众口的人,就成了汪印!    永昭帝巴不得汪印时不时现身,如果还传出汪印投靠了陆太后和正景帝,那就更好了!    帝王对此事沉默,自然也影响了朝廷内外的人。    “皇上没有震怒?奇怪了……”韦皇后皱着眉头说道,内心疑惑不解。    事实上,她感到不解的,还不是永昭帝眼下这个反应。    按说,缇骑既然哗变,又已经出逃,皇上必定会定下汪印叛变大罪的,可是皇上并没有这么做;    汪印都这样了,与汪印有密切关系的纯妃和叶家,非但没有因此受难,反而得到了很多好处。    永昭帝这样的态度,让她心里七上八下,一时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她原本还打算着,既然汪印是真的出了事,那么就可以立刻对付纯妃和二十一皇子了。    在她看来,没有了汪印相助的纯妃、二十一皇子,就可以随意搓圆捏扁了。    但皇上要护着他们……    这当中必定有什么她所不知道的实情!    如今汪印在大雍都城现身,必定会做什么事情,可能接下来的局势就会更加明朗了。    韦皇后虽然心不甘,但因为看不清楚,也不得不按捺下来。    延禧宫的叶绪母子,却为了汪印的现身而高兴不已。    因为汪印现身,那就意味着平安,这是他们最为在意的事情。    “母妃,那一定是姨父,对不对?姨父他们都很好,是不是?”郑云回仰着脸问道,满眼都是期待。    之前他们都在说姨父重伤不知所踪,却出现在大雍了,况且也没有说有重伤……    叶绪点了点头,眉眼都是笑意:“没错,他们都平安!”    早几日弟弟叶向愚前来求见,她其实已经知道汪印叶绥平安了,现在这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