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8节  (第1/2页)
    太子倒是蹙着眉头,在眉心已经形成了竖纹,明明是少年模样,却成长的像一个老人。    王导等人则努力地让自己像个石头,不发一语。    朝堂上鸦雀无声,但大臣们不时眼神交流,你我相看之余,又偷偷看着那座上王者,整个大殿,都笼罩在一股诡异的氛围中。    终于,又有前线军情来报,北方大军已渡江而来,离建邺外城不过三十余里。    一时间,朝上臣子们发出了细微的惊泣声,目光更加愁苦。    这要怎么办,又能怎么办呢?    他们都已经无计可施,是死守,还是投降?    死守的话,必然血流成河,很多守备,都还是他们这些世家子。    如今没什么选择了,如果陛下能出城投降,当然是最好。    可是……    他们谁都不敢提这茬,亡国之君的帽子,是大多君王死也不愿意戴的。    而且,有资格提这话的人,只有一个——他们又忍不住,将目光聚集在王导身上。    王与马共天下,要投降,这位,也是跑不掉的。    一群人饥肠辘辘,他们已经等了一天一夜,实在抗不住了。    可君王都不吃不喝,他们又怎么敢僭越?    就在僵持不下之时,突然又有军情来报。    众人一时不解,便是敌军过来,怕也要时间吧?    但这次的消息,却让人完全绝望了,义兴周氏在扬州起兵,声援渤海公,说司马睿得位不正,要迎新皇。    一时间,众人心都凉了,扬州一乱,建邺便是一坐孤城,连退路也断了。    而王座上的司马睿却仿佛如回过神来一般,看着殿中的大臣,被他看到的臣子纷纷低头,回避目光。    他先前回想起了南下的艰苦,称帝的豪情,还有如今的颓然。    也知道如今的局面。    他看了一眼满怀忧愁的太子,突然间心里一叹。    这世上,还一心为朝廷打算的,怕也只有这个儿子了。    他若不愿当亡国之君,大可将皇位传位于太子,让他去面对这残破家国。    但,这又何必呢?    绍儿不过十五,还未加冠,他自幼聪慧,还有大好人生。    望他如秦王司马邺一般,将来可在北方治下,安稳生活,也算幸事。    就如此吧。    “传朕制,”司马睿终于开口,而朝下众人精神顿时一震,“当今天下,司马氏族因权祸国,至使灾殃,幸……”    他顿了顿,终是艰难道:“幸有渤海公魏瑾出世,平定山河,救民定邦,当有圣德,今吾愿、愿退位让贤,禅位于渤海公,以天下托之,恭请圣安。”    朝堂之下,众臣对眼神交汇,颇有些不知所措,但其中已有机敏之人,猛然跪下:“陛下圣明!”    妙啊!如果是两国交兵,自然地袒肉牵羊,抬棺以降,但如今渤海公毕竟名义上还是晋臣,这一让,至少能保住姓名还能得个大义名声,难为陛下能想出这办法。    王导叹息一声,低头起诏。    第255章 征集国号    魏瑾接到对方送来的禅位诏书时,是大军围城的第一天。    这一天,陆军正在准备用火炮轰开城门。    水军正在追杀剩下的晋室水师。    孟岚正在邀功,因为她策反了扬州的东吴世家。    魏瑾看完诏书之后,陷入了思考,这禅位有利有弊,利是可以直接拿下南京城,同时刘琨啊,还有宁州的其它人都不必纠结向着谁了,甚至在处理江州等地时,也可以慢慢改革。    弊端则是需要善待司马王室,同时不能对南朝的世家们直接来一波强推,等于给他们一层最后的遮羞布。    思考了一会后,她决定接受对方的禅位,因为她本来就没有直接杀光世家的意思,这种情况也是不现实的,北方她都没这样做,南方当然更不会。    再者,古往今来,哪个禅位不是改朝换代,这只是免得建邺城再来一场大战罢了。    至于国号,至于官职,这些都是小节,她又不是继承王位,都是她说了算。    但接也不是这样接的。    魏瑾提笔写了回信,让人给晋帝送回去。    她的要求是禅位可以,但要司马睿亲自出城,带百官向她递上禅位之书,否则,她不觉得这诚意够了。    ……    书信传回建邺时,晋室上下朝臣们算是纷纷松了一口气。    虽然这个其实和降书没有什么两样,但至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