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13章 笑谈渴饮半岛血下 (第2/3页)
的将领们花钱从契丹境内购买到布告之类的玩意儿之后。那种恐慌就开始在朝野上下蔓延起来,甚至皇帝赵祯不得不启用了待罪在家的王德用镇守北边,同时还连续调整了包括河东路和高阳关在内的各种军事部署。 但是这些部署在康采恩看来,纯粹就是多余的动作,其他人如果真的胆敢兴兵南下的话,哪里会给你这么充分的准备时间。他们一开始所想要做的事情或许就是讹诈土地而已,于是李昭述所震慑过的那位刘六符,因为大众朝野的臣子们带来了一条非常不好的消息,契丹皇帝想要得到五代时期没能够拿到手的关南之地。 关南之地指的是哪些区域?关羽是没有兴趣知道的,他只知道这是一场土地讹诈,在这样的讹诈面前,谁要是敢轻言放弃,那必然将会遭遇朝野上下的痛骂。和历史的口诛笔伐,当然后来有人的确那么做了,只是那厮因为变法的缘故,而得到了后世历史学家的一致称赞,所以也就没有几个人记得他做下了这种蠢事了。如果那种就是30年之后的事情了,在皇帝赵祯这个登上皇位已久的人看来,契丹的威胁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 虽然大宋与西夏的战争已经让国库连年透支,再加上内部趁机出现了一些慌乱,尤其是江淮一带出现的混乱局面,让他倍感压力,但如果真的展开战争,他相信河北方面能够做出的贡献,应该不会比五代时期少多少。 至于男方,那原本就不是军事力量最为雄厚的地区,恰恰相反,如果谈起兵戈之事的话,南方人恰恰是最没有发言权的,那里是钱粮赋税的重地,却不会有多少士兵从那里奔赴战场。 因此皇帝在受到威胁之后,立刻准备派人前去契丹交涉,而这个角色的人选也很快被确定下来,所以,鱼等人也就从康采恩这里知道了那个,略微让人感到怪异的名字。富弼,这个洛阳人或许是大宋王朝建立以来,第1个能够在外交舞台上拿出手的存在。 他劝服契丹皇帝的逻辑也非常简单,首先,如果与大宋开战,胜负且不必论,就算能够缴获大量的金银财宝,那也是要赏赐给贵族的,要不然的话,那些统兵打仗的将领们很有可能就会n,但是如果答应大中提出的增加费率的条件,那么那些随笔则都会流进皇帝的保护之中,所以,契丹皇帝最应该做出的选择,当然不应该是冒着战败的风险去南面的宋朝大肆抢掠,而是应该稳稳的将财帛收入自己的仓库之中。 契丹皇帝一听这话,实在是找不出反对的理由来,于是立刻答应了增加岁币的要求,这就是后来历史上颇为有名的庆历增币事件。 不过这也为大宋朝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一个非常糟糕的伏笔,因为拿钱买和平已经成为了宋朝人比较习惯的事情,所以他们便想着用这个法子也来解决一下下问题,因此当下方面提出,好期待给他们送上岁币的时候,宋朝内部的阻力也没有想象当中的那样大,故而类似的决议在不久之后便在宋夏之间达成,只是不用岁币那个名字而用岁赐,毕竟西夏这样的小国还无法让宋朝拉下脸面来,而且逻辑上他们是要向大宋称臣的,因此断然不能,与契丹那个兄弟之国相提并论,要知道契丹皇帝给大宋皇帝写信,也是要老老实实的称呼赵祯为兄长的。 当然关于岁赐的事情,差不多应该在一两年之后才会发生,现在的西夏战场上,松下之间对立的矛盾还是相当尖锐的,李元浩显然不认为他们的战争潜力已经被彻底的发掘出来,并且消耗光了,所以即便曾经遭遇过失败,他也想着要进一步扩大战果。 只是,我刚才能抓住这个机会,狠狠的敲打他一番的话,说不定真的能够在接下来几年的战争当中彻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