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13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31节 (第3/4页)

卖。我看毯子虽然不大,冬日正好盖在膝上,极是柔软华美,有些心动。问他多少钱,那老儿开口要五百贯,把我吓住。仔细问过了之后才知道,是用上好的极细山羊绒织成,与等重的共金同价——”

    杜中宵哪里肯信:“什么毯子,敢价比黄金!五百贯能买多少只羊!”

    潘振道:“我问了那老儿才知道,这羊绒价钱委实不菲。他们用的羊绒,都是用人从山羊身上一根一根拔下来,一人尽一天之力,只能得一钱之重。一只山羊,一年只能产几钱。再加上织造人工,自然就成天价。即使比不了黄金,也相差不远。这毯子轻柔无比,而且冬天极其暖和,远胜丝绵。”

    杜中宵还是知道山羊绒的,也知道这东西比羊毛珍贵得多。不过大多时候,都是用篦子从羊身上连毛带绒一起刮下来,再仔细挑选。直接用手拔,那是上上之选。只是没想到效率这么低,产量这么少。

    见杜中宵沉默不语,潘振道:“下官的意思,整个火山军,这种织物也不过三五件。在我们这个小地方,哪怕是唐龙镇的大商人,谁会花几百贯买这么个小毯子。不如官府收了来,当作贡品,抵了他们今年的秋税的布帛,织户们方便。我们把这好物献到宫里,如果圣上喜欢,对本地也有好处。”

    杜中宵想了想,眼睛一亮:“不错,这是个好主意。我们在这里搞羊毛产业,许多辛苦,朝廷却不知此物的好处。哪怕一年收钱几千贯,也不入朝廷重臣的眼里。这么几件好东西献上去,如果宫里用着说好,对这里的羊毛织户就有无穷好处。——只是,此物真值数百贯?”

    潘振笑道:“依下官看来,超过十贯那是绝不会买的。没办法,下官没钱哪。但在唐龙镇,虽然不好卖,五百贯还是能卖出去的。不在于值多少,而是世间真没有多少比得了的织物,物以稀为贵。”

    杜中宵左思右想,一拍桌子:“好,你去让张君德拿那毯子让我看看!”

    黄河边上的一个小酒铺里,冯原、彭员外和张君德围在一起喝酒。两个羊毛商人,一个本地的大织户,凑到一起难免喝一杯。

    正在三人边喝边谈正热闹的时候,潘振带了两人打到这里,对张君德道:“员外好逍遥,在这里喝酒享乐,却不知我找你好辛苦。”

    张君德吃了一惊,急忙起身行礼:“不知官人找小老儿何事?”

    潘振笑着指着张君德手里的毯子道:“好事!你这块毯子,知军要拿过去看。”

    张君德忙问:“知军因何要看?莫不是要买我的?”

    潘振摇头:“知军虽然家里有钱,过得却还节俭,怎么会买这么贵的东西?不瞒你说,知军看了如果真觉得好,官府便当作贡品收上来,送到宫里去。”

    听了这话,张君德面色轻松下来,道:“不瞒官人,这毯子还真当作贡品送进宫过。”

    潘振道:“此物中原所产极少,怎么会送进宫里去?”

    “不是中原,是在于阗国的时候,来中原进贡,曾经有此物。还说中原官家甚喜此物,要我们那一带的人织造,后来又送过几次。到了道路阻绝,中原道路不通,才停了。”

    听了这话,潘振笑道:“此事只怕不是员外想的那样。番邦进贡,例来都有赏赐。除此之外,来的人还私自贸易。是以进贡的队伍,以商人为多。当然让你们织造的,未必是送入了宫中,商人贪图厚利自己卖掉了也说不定。不过,卖掉那么多,说明此物确实受欢迎。”

    贡赐一买一卖,特别是宋朝会根据别国商人贡的货品价值回赐,相当于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势。不过与皇家做生意,是这个年代难得的大宗交易,利润丰厚,周边小国都趋之若鹜。来的太多,宋朝不想做冤大头,后来都是不许入京,除非特旨,不准商人以使节之名到京城做交易。

    于阗国与宋朝的关系曾经热络过,宫里动辄几十万斤的乳香就是这么来的,那时也曾经贡过这种毯子也说不定。只要真是好东西,就总有识货的。

    既然碰上,难免让潘振坐下喝一杯。

    说了几句闲话,张君德道:“最近的难事,就是秋税。我们这些织户,平时不种什么地,粮食还好说,无非是集市上买些交税,布帛可是没有办法。我听人说,羊毛呢官府是不要的,要么布,要么就要交现钱。现在正是收羊毛的时候,哪里有现钱?这才拿了这毯子出来卖。不然,这是传家的宝物,谁会随便卖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