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16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66节 (第2/5页)

,走到连阿爹家里。

    连阿爹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十二岁,小儿子五岁,还有一个女儿八岁。童安路进来的时候,三人正在院子里,蹲着围在父亲身边,看父亲在那里拔鸡毛。家里人多,连阿爹一家的生活条件可没有童安路那样宽裕。来了半个月了,今天是第一次买肉吃,几个孩子兴奋无比。

    见到童安路进来,三个孩子一起围上来,问东问西。

    连阿爹站起身来,擦了擦手,笑着问道:“今日无事,兄弟没有出去逛一逛?”

    童安路道:“与我一起的聂茂是河南府人,家离得太远,今日请了来,一起饮杯酒。”

    连阿爹道:“好,好,正该如此。以后大家一起做事,要互相帮扶。”

    童安路把手中的半只烤鸭交给连家大儿子,道:“大郎,这是半只烤鸭,极是酥香可口。你拿到屋里交给妈妈,切了给你们吃。”

    三个孩子一声欢呼,一边向童安路道谢,一边拿了烤鸭,飞跑着进了房里。

    连阿爹道:“怎么让你破费?我家里也买了一只鸡,正宰杀了,准备煮呢。”

    童安路道:“不算什么。我们近邻,平日里多承阿爹和嫂嫂照顾,此事也是应该。”

    不一刻,几个孩子搬了两个凳子出来,童安路和连阿爹坐了,在院子里说些闲话。

    说了几句今日的见闻,童安路道:“我听人说,铁监里找了些活计,要让我们这些人的家眷做。不知嫂嫂得了这消息么?做些事,赚钱贴补家用也好。”

    连阿爹道:“听说了。我浑家正跟几个婆娘一起,跟人学着做糕点。听说铁监有意,采买了粮食香油和糖,让她们做成糕点果子,卖到两京去呢。要是他有活做,两人赚钱,日子便就宽松了。我还听铁监里的人讲,等到冬天,我们这里要建学。那时让我家大郎去进学,可别再像我一样了。现在铁监里,能读书认字的人,眼看就比别人的前途好。进了学,不说将来考进士,就是在铁监里也是好事。”

    童安路道:“是啊,以前不觉得,看别人读书,只觉得中不了进士终归无用。现在可不同,能比别人学得好,做事就轻松,就有更多的工钱,可马虎不得。”

    聊了一会闲话,看天时不早,童安路起身告辞。聂茂在家里煮肉,看他笨手笨脚的样子,也不知道会煮成什么样。不说多好吃,总得把肉煮熟了,不浪费了才好。

    正要出门,连大郎从里面跑出来,手中提了一尾鱼交给童安路:“哥哥慢走,我今日跟别人一起到河里钓了几尾鱼,你拿了回去吃。”

    童安路大笑:“我一个人在家里,连肉都煮不熟,你给我鱼有什么用?我拿回去,不会收拾,不知如何下锅,不是白浪费了!今日河南岸,我买了些炸好的鱼,你的好意心领了!”

    说完,把鱼交还连大郎,童安路出了连家的门。

    鱼可比肉难做多了,童安路和聂茂两人到河南岸逛的时候,根本就没敢起自己做的心思。恰好有卖炸鱼的,便买了一些喝酒。两个没做过饭的人,能把肉煮熟就不错,还敢去做鱼。

    第81章 出铁

    押纲使臣殿侍池浩坐下,对杜中宵拱手道:“下官来得迟了,运判莫怪。”

    杜中宵道:“只要到了就好。唉,铁监诸事草创,处处用钱,你迟迟不到,这些日子我们这些人可是愁坏了。从饶州到这里几千里路,着实不易,你们歇息些日子。”

    池浩道:“来时知监官人宽限时日,倒是不急着上路。运判,依着知监吩咐,下官回去的时候,要运一万贯铜钱的铁。还请运判备好,下官到时带走。”

    杜中宵道:“好巧,这两日冶炉刚刚建好,我们正准备开炉炼铁。不过,你要带回去的铁是什么样子的?是生铁还是熟铁?是铁锭还是铁片?每块多大?”

    池浩迟疑了一下,道:“铜监试了两种用铁炼铜的办法,一是生铁碎成粉,引胆水浇灌,待其色变之后,放水收铜。还有一种是用熟铁锤成铁片,浸于胆水中,候上面有铜粉,依次刮取。第二种办法费工少而利多,只是铁片难制。知监官人的意思,最好能收熟铁片。”

    杜中宵道:“此事不难,就给你们熟铁片好了。不过,熟铁和生铁可不是一个价钱,锤成片,又费了人工,价钱更要高一些。虽然都是为朝廷做事,我们这里实在艰难,账不得不算清楚。”

    池浩听了,不由微笑:“无妨,知监官人吩咐,铜监按市价收买。”

    铜监既是冶铜的地方,也是铸钱的地方,他们最不缺的就是现钱。从这里买铁片回去,就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