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17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70节 (第2/5页)

些不洁的东西。”

    杜中宵本想过去看看的,听柳涚这样说,也就算了。关于种田的册子,营田务那里通过这半年多的实践,总结了不少经验,其中就有沤肥一项。铁监会有人按着册子,到这里检查,自己没必要事事过问。

    铁监格外注重营区卫生,从一开始就没有水洼,不允许有垃圾堆,垃圾早晚各一次,有专人运出营区。大部分都运来这里,沤制粪肥。这个年月,没有塑料制品,也没有什么不可降解的垃圾,经过简单处理之后,都能够拿来沤肥,垃圾处理方便许多。

    杜中宵见左右开好的地,地头都挖有水渠,扒开口子,就可灌溉菜地。水库修好之后,到澧河有高差,可以自流灌溉。这片开好的菜地,浇起来非常便利,这里是上好的水浇地。

    又走不多远,就见到前面来了五六个人,当头一个花白胡子的,上前叉手行礼。

    谷指挥使价绍道:“这是丘都头,在那边管着养殖畜禽。听说官人来了,急急过来见礼。”

    杜中宵看着这几个人,谷指挥使以下,还有两个副指挥使,六个都头,全部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人年纪大了,学不了新东西,又一副与世无争的心态,便都集中到了这处种菜的地方。这里清静,没有纷纷扰扰的杂事,也没有多大的利益,正适合他们。

    这里是铁监的菜园子,如果是在后世,或者在大城市里,也有不少油水。可铁监这里,以前地广人稀,这里面的东西,拿到外面也没有地方卖。在这里做事的人,无非是多吃些蔬菜瓜果,多吃些鸡鸭鱼肉而已,倒是没有人跟他们争权夺利。

    离了沤肥的地方,丘都头道:“下官那里养着鸡鸭猪羊,着实腌臜了些。官人可先到花圃那里,用些酒饭,等到下午的时候,再去查看。左都头正带了兵士,到那边水库里网鱼,听说颇拿了些大的。一会让士卒们做了,给官人们下酒。”

    那处小水库,同时也是铁监的鱼塘。这里多少年都没有人捕鱼,虽然没有放养鱼苗,库里大鱼却是不少。秋天的时候捕了一次,全铁监的人吃了个肚圆。到了冬天,管着那里的丘都头,隔三岔五就去捕些大鱼,主要给铁监的官员和技术人员改善伙食。

    第92章 育种为主

    穿过菜地,到了一座小山下,谷指挥使指着前面一片梅花道:“运判,那里就是花圃。这些梅花多是从洛阳买来,还有一些珍稀品种,特意托人从扬州买来的。”

    柳涚道:“你有心了。此地地气使然,这个季节早梅倒不稀奇,这种梅花开可不容易。”

    谷指挥使道:“早梅有的,那边一片黄花就是,是从鄢陵县买来的。这处花圃,里面开有火道,每到天气严寒的时候,便就开炉生火,是以才开得这样早。里面不只是梅花,现在还有菊花开着。”

    众人一边说着,一边进了花圃。这里的梅花还是以蜡梅为主,正是开花的季节。其他品种的梅花只有零星开放,全靠着火道生火,提升温度,一部分花树忘记了季节。

    这里位于南北过渡地带,不只是北方的花木,一部分南方的花木也可以种植。加上铁监里的煤炭跟不要钱一样,可以安置火道,部分突破季节限制。

    杜中宵是个以实用为主的人,没有多少文人的诗情画意,在这里建处花圃,主要目的是为了引种南北植物。培育新品种,同时做南种北引和北种南引的事。

    农业作物良种的培育,除了精挑细选,逐代优选好的遗传性状之外,不同品种之间的交流也特别重要。尤其是不同纬度的品种之间,杂交可以防止品种退化,产生新的良种。

    唐邓等州正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上,中国大部分的植物品种都可以在这里种植,是难得的种子培植基地。从营田务开始,每到一个地方,杜中宵都有意设置一处这样的地方。南边的营田镇那里,主要是粮食、油料和棉花种子基地,这里则是蔬菜、瓜果和花木。

    汉朝时张骞通西域,带回了大量作物种子,不但是丰富了中原的作物种类,还对很多作物进行了改良。最典型的如小麦,引入了大陆内部的优良性状,汉朝之后产量提高了很多。从那之后,再次大量引入作物改良本土品种,就大多是从海上来了。甚至有的品种,还经历了二次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