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16节 (第3/6页)
人就太多了。位列管军的捧日开武和龙神卫两位都指挥使,辖下兵马不过三五万人,营田厢军人数这么多,杜中宵这个提举就太过惹眼。除非边疆帅臣,属下统领几十万兵马。 上了茶来,赵瑜喝了之后赞道:“提举这里好茶。自从信阳军改蒸青为炒青,制出来的茶叶格外出色,成了贡茶之后,京城许多富贵人家也这样喝了。上次我陛辞面圣,赏的便是上品信阳军茶。” 杜中宵道:“军中一切简便,哪个耐烦把团茶细细研了喝?对了,前些日子信阳军制了一种发过酵的红茶出来,也是散茶,别有一番风味。一会我吩咐士卒,给钤辖包一些带回去。” 赵瑜急忙谢过。这种新生事物要想推广开来,得看是哪里制的,是哪些人在用。京西路的营田务和常平司这些年财政充裕,制出了许多新式货物,通行天下,深得人们赞眷。他们制出来的茶,又是两个衙门日常饮用的,自然就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可。从最开始的绿茶卖不上价钱,到现在开始详细分类,明前绿茶的价钱尽快涨上去,已经远贵于市面上的团茶了。 那边刘几和杨畋处理了公务,一起过来坐着喝茶,说些闲话。 赵瑜道:“我来之前,京中重臣和将领议论,南方侬智高乱子越来越多,波及数州,想让杨钤辖重回荆湖路领兵,准备南下平乱。圣上不许,以天章阁待制任颛知潭州,那里本是要钤辖去的。” 杨畋拱手:“在下备位领军,但凭朝廷差遣。以前在荆湖时,侥幸平贼,今时已不同往日。任待制何等人物?他去知潭州,远胜于我。” 潭州是是荆湖南路首州,也是进剿侬智高的大本营。前些日子天章阁待制任颛上任,一路坐火车到江陵,从那里经鼎州到潭州。路上没有停留,杜中宵等人没有与他相见。 杨畋本就是在荆湖路平蛮立功,现在广南蛮乱,朝中当然就有人想起了他。不过现在的局势,杜中宵曾多次上书,愿带厢军南下剿贼,皇帝便让杨畋留了下来。 杜中宵感觉得出来,皇帝对广南事务的安排已经大致定型。主帅必然是狄青,不知道他会从陕西路带多少人马。自己的营田厢军作为补充,如有必要,可能会配合狄青南下。侬智高攻广州不下,在秋天之前必然会回广西路,不然就会面临被各处到来的兵马包围的危险。到时内外夹攻,神仙也难救他。 大队兵马南下,主攻方向必然是广西路。现在火车通到江陵府,之后一路水路,交通十分便捷。如果自己作为狄青的附属,很有可能,与他在潭州分兵,过五岭沿端州入广东,断侬智高后路。 如果不是有这样的计划,杨畋很可能已经被调走,到地方筹备战争事务了。这样的安排,杜中宵觉提有些失望。自己只是辅助,断的是侬智高的后路而不是他的归路,运气不好打不上打仗,营田厢军的战力难以发挥出来。不过只要参加战事,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第223章 军制暗合 几个人一边喝着茶,向赵瑜介绍了营田厢军的情况,以及战时指挥和日常管理系统。 营以下,战时指挥和日常管理大致相同,人员和架构不变。只是临战时,指挥上旅一级可能会指派军官到营中,作为营指挥官的备份,同时监督执行上级命令。不过营一级的指挥,一定是由营的几位军官负责,指派来的军官只起辅助的作用,不能直接发布命令。只要有命令发出,此军官便犯军纪,下级执行了同样犯军纪。他最直接的任务,是确认上级命令执行不走样,仅有对命令的解释权。或者会因为战斗任务,旅向营加强一部分军队,或是步军,或是骑兵和炮兵。 战时上级指挥机构向下一级派出军官,不是必须,但经常会这样做。都是在明确了战斗任务时,派人监督执行。这是监军的本意,不过不再派上级亲信,而是由大家相互熟悉的人相互合作。派来的军官级别,与下级指挥官相同,或稍有差别,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层级越低,战斗明令就会越明确。营一级可能会被命令攻击哪处军阵,夺取哪处要地,具体指挥由下级负责。到了队一级,就非常详细,怎么组织队形,攻击哪里,做到什么是完成任务,灵活性就不大了。 组织架构是固定的,但战时的层级是灵活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随着战场形势,命令针对的下属层级可能会变。如小规模战斗,班队的层级就可能提高,自以自由指挥作战。 旅级之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