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22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23节 (第2/5页)

有些让人提心吊胆。

    出宫领次兵,对上侬智高那种弱旅,怎么也能立些功劳。现在面对的是契丹强军,以营田厢军的实力,与之作战真能行吗?不说取胜,只要能势均力敌,石全彬就谢天谢地了。

    出了书房,领了圣旨后略作收拾,告辞了衙门的同僚,杜中宵和石全彬骑快马到樊城车站。这里有为杜中宵准备的专门车厢,与车站确认了时间之后,挂在一辆货车之后,径直北上。

    到叶县换了去开封府的货车,挂在后面,第二日不等天明,杜中宵两人已到了开封府。

    出了车站,看发看天上的月亮,石全彬道:“天时尚早,城门还要过一会开,我们寻个地方歇上一歇。京城比随州还要冷一些,清晨时候如何受得住?”

    车站在城外,数年之间已经非常繁华,成了一处小镇。不远一处茶摊,挑着红灯笼还在待客,杜中宵和石全彬带着随从过去,寻副座头坐下。

    茶博士过来,行个礼道:“客官辛苦。要用些什么?”

    杜中宵道:“天气寒冷,先来一壶热茶。要好茶,不拘价钱。”

    茶博士应了。

    杜中宵又道:“如果有热包子和馄饨,用些最好。这个时候,不知道有没有?”

    茶博士道:“有,有,那边就是卖馄饨的,小的去替客官买些就是。客官是外地人吧?这里可是开封府,每日里不知道多少车来车往。就是夜里,也有火车停靠,咱们这些地方,都是从来不停的。”

    “哦——”杜中宵点了点头,“也只有开封府才能够如此,其他哪有如此热闹?”

    此时夜晚火车的照明和信号灯都是问题。冷清的地方,路上没多少车,前后都是离开远远的,加上巨大的灯火,后车能够看见。有专门的红色灯在车尾,一旦亮起,后车就知道前车出故障了。开封府这里不同,经过的火车太多,晚上车站也要营业,从来不会闲下来。特别是到西京方向,是重中之重,整条道路都有人巡逻,有类似烽火台的信号。

    铁路和火车虽然是杜中宵带给这个时代的,但这些细节,他还真不知道。人有聪明才智,遇到困难总能想出办法来,不一定非要杜中宵参与。可惜的是杜中宵知识有限,一直做不出高亮度的灯来,火车的信号灯,油灯就远远不够了,保障运行麻烦无比。

    开封府到洛阳的两京之间,最早铺设了铁路复线便就如此。不设复线,路上的车太多,一个不好就会两车相撞。有了复线,只要解决好追尾即可。

    不一会,茶博士上了茶,又帮着买了包子馄饨,杜中宵和石全彬两与一众随从用了,才觉得身上暖和了许多。看看茶棚里,竟然有不少客人。有的是下车不久,还有的是来这里等车,有些闲钱的,就在茶棚里面用茶。其中不少官员,有离京的,有进京的。杜中宵一个不认识,便安心等着开城门。

    第245章 越次入对

    过了垂拱门,石全彬神情明显轻松,对杜中宵道:“此次事情紧急,我们一进京,就越次入对,这可不是常见的事。多少地方官员入京,要等上十天半月才能面圣。”

    杜中宵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皇帝接见官员是一种程序,除非特殊理由,不会省略。在仪式上,这表明了官员是皇帝所派,天下是天子所有。这道程序同样有实际意义,官员可以跟皇帝直接交谈,避免权臣隔绝中外。

    一路到了天章阁,石全彬低声对杜中宵道:“提举,此处所在没有来过吧?”

    杜中宵道:“我自登第,都在外地为官,自然没有来过这里。”

    “这里供奉真宗皇帝御集御书,大臣若非观太祖太宗御容,官家在此召见必有大事。庆历间官家问策于范相公、富相公,便就是在这里。”一边说着,石全彬面上与有荣焉。

    杜中宵当然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也知道这里的重要性。一些重要职务的任职资格,是大两省或待制以上。大两省指谏议大夫和给事中,再进一步就是侍郎、尚书,最顶层的官。待制指的就是天章阁待制和龙图阁待制,官员贴职,与学士一起称为侍从官。一个名字,就具有如此的重要性,这个地方本身就更不要说了。在这里接见官员,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