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446节 (第3/4页)
一进担心,宋军不能发挥出火器时代对冷兵器时代的优势。今日看来,宋军没有那么差。 契丹军队已经疲惫不堪,无力再战。一直坚守,是以前他们的军事优势,所带来的心理优势在那里撑着。认为自己是大国,这队是强军,怎么可能输给宋军。哪怕事实就摆在眼前,耶律洪基,包括一部分契丹高官,还是不愿承认现实。他们总是幻想,最后会出现奇迹。 面对这样一支契丹残军,宋军在这里有五十万大军,以千记的火炮,充足的物资,几乎倾尽国力来打。这样一场仗,结果早已经注定了。如果双方都能认清自己的实力,契丹应该早就投降了。而宋军如果认识到自己有这么强,也不会不顾一切,编成这么强大的军队。 为了能够战胜契丹,赵祯几乎不顾一切。把所有的军校解散了,可能的军官全部入军,国营的工厂不计成本,甚至为了战争发行债券。结果到了最后,却发现是用牛刀来杀鸡。 抬起头,杜中宵看着天上的太阳,一时间觉得有些无聊。这一仗在战前集中了两国的目光,费尽了两国大臣的心力。到了战时,却发现是一边倒,战争只是打得热闹,一点都不激烈。 此战之后,估计自己不会再领军了。契丹主力被灭,宋军编练成形,世上还有什么势均力敌的敌人呢?面对这样的局势,继续领军还有什么意思? 城外炮声隆隆,城楼上赵祯和一众大臣看得兴高采烈,议论纷纷。好像今天不是事关国运的一场大战,而是一场戏剧。那个曾经强大无比的契丹,连带着他的强军,都将灰飞烟灭。曾经的两强并立,曾经的兄弟之邦,都将随着这场战争远去。中国的周边,将面临不同的样子。 第96章 出阵 窦舜卿见拱圣军都指挥使姚守信到了自己望楼下,立即命亲兵请了上来。 上了望楼,姚守信道:“今日火炮打得还准,契丹受创极重。太尉,据我估计,要不了多久,契丹人就该组织军队来攻你这里的炮位了。还请令属下坚守阵线,不要让契丹人攻过来。” 窦舜卿道:“尽管放心,我这里固若金汤。每个炮位都有重兵把守,后边还有预备队,随时可以上前援助。哪怕契丹集中全军之力来攻,我也尽可以守得住。” 姚守信点了点头,站在窦舜卿身边,看着前方炮火弥漫的契丹阵地。 过了一会,姚守信叹了口气:“现在看来,今日契丹必败无疑。本来计划的时候,还估计契丹能守五日。他们这个样子,哪里能守得下去?都到了现在,还没有派兵来攻。” 窦舜卿道:“本来我也觉得奇怪,在这里看得久了,大致看出来了。不是契丹人不派兵,而是真没有兵可派。对面的契丹,聚集了几次军阵,都是没有聚集完成就散了。” 姚守信奇道:“数十万大军,虽然炮火猛烈,进攻的军阵总能集结起来。” 窦舜卿摇了摇头:“太尉,只说是契丹有几十万大军,那只是我们说说而已。现在看对面,可战之兵,最多只有几万人。那几万人估计是契丹国主所部,轻易不会出来。” 姚守信听了,拿起望远镜,看对面契丹军阵。果然就是窦舜卿说的,一直在集结军阵。但宋军炮火不断,刚刚开始集结,军阵中便就落入炮弹,很快作鸟兽散。 摇了摇头,姚守信道:“契丹人这个样子,还不快快投降?守下去,只是送死而已!” 窦舜卿笑道:“他们被围了几十日,缺衣少穿,最后不就成了这个样子?我们五十万大军围攻,之前还小心翼翼,估计他们能守三日。现在看来,不用等天黑,契丹人就要全部被消灭在这里。” 耶律洪基看着宋军的炮弹不断在阵地中炸开,满地都是哀嚎的伤员。怒道:“这么长时间,怎么还不派兵去夺宋军火炮?耶律乙辛呢?告诉他,再不派人,就取他颈上的人头!” 耶律仙童道:“陛下,耶律乙辛也不容易。宋军攻势正盛,现在上前就是送死。宫室军的主力要保陛下安全,不能上前。其他各军,将士畏死。加上宋军火炮太猛,没有集结完毕,就被轰散。实在难办。” 耶律洪基的位置,在契丹军营的最中心,宋军的火炮打不到这里。但大部分军营,都在宋军的火炮射程之内,根本待不住。契丹人都向中心集中,实在没办法的,才被挤到外面。 宋军围了几十日,已经把契丹军营压成了一个东西向的长条形。面北两边开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