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45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风雨大宋 第454节 (第4/4页)

州,很难有其他更合适的地方。而且胜州周围,有黄河水灌溉,粮食相对充足,是建立大城市的合适地方。现在看来,也确实如此。

    有了铁路,交通格局跟没有铁路的时候,肯定不一样。全国各大地区,必然有自己的交通枢钮。便如开封府,道路四通八达,就是中原的交通枢钮。

    胜州便是如此。最早修到西域的铁路,由于河西走廊在党项手中,选择了走黑水城,胜州成了西域各国入中原的大门。打败了契丹,由于燕山现在难以翻越,还是要从那里翻山。两条铁路连接起来,胜州成了东西交通的枢钮之地。

    想了想,杜中宵道:“若是从胜州修铁路,以后必有大军驻于那里。不管哪里出事,都可以从那里发兵,沿铁路迅速出发。这个道理,跟京城驻大军是一样的。京城驻一二十万大军,不只是内外相制,而且因为交通便利,出发方便。”

    众人一起点头。有了铁路之后,以前看起来有些傻的内外相制,京城驻重兵,突然就成了非常好的政策。不管是哪里有战事,京城禁军都可以快速赶到。

    韩琦道:“不过,从胜州向各处修铁路,由于那里人口稀少,修路工人哪里来?”

    杜中宵笑道:“这有何难?幽州一战,俘虏的契丹人近三十万,全部派去修铁路就是了。这事情以前在河曲的时候,已经做过。只要几万军队看着,再补入旧的修路人员,用他们做苦力好了。”

    韩琦道:“这也是个办法。反正几十万契丹俘虏,放是不能放的,养着徒费粮食。用他们修路,不用征调民夫,省许多功夫。”

    杜中宵道:“说起契丹俘虏,我倒是有个想法。从耶律洪基,到现在献城的耶律宗愿,实际他们都不情不愿。幽州一战,俘获的契丹战俘中,许多都是高官显贵,一时不好处理。不如这样,专门建一处牢城营,把不遵朝命的关在里面。做上几年活,且看看他们会如何。到时放出来,自己有办法吃饭,不必一直由朝廷养着。两军交战,杀俘不祥。可不杀俘,总要想个办法出来,不能由朝廷白养。”

    第117章 牢城营

    耶律宗愿下了火车,看着人头攒动的车站,叹了口气:“都说开封府是天下第一繁华地,今日见了果然如此。这般热闹,天下间哪里还有?”

    耶律仙童道:“大王从大同府带了家财来,在开封府做个富家翁,也可安渡余生。可怜我们,家产都在中京,身上没多少余财,以后日子还不知道怎么过。”

    听了这话,耶律宗愿心中暗喜,装作漫不经意地转过头去。

    一路上跟押着自己等人的郝质谈话,耶律宗愿已经知道,没有立功,契丹人到了这里,只能靠着自己生活。耶律仁先还好,以前是南京留守,有些家财在身边。耶律仙童等人可就惨了,随军出征,怎么可能带太多钱财?以后在开封府这花花世界,说不定还是自己过得好些。

    出了车站,郝质道:“天色还早,我这便带你们去枢府,见杜太尉。现在你们这些人,都是杜太尉在管。跟你们说一声,莫在作死,不然出了事,莫要怪自己的命苦!”

    耶律仙童等人忙道不敢。

    出了车站,进了开封城,几个契丹人左看右看,都觉得看不足。这些年,开封的工业以展起来,以前繁华了不知道多少。以前的开封城,就是天下第一繁华之地,现在更加流光溢彩。这些契丹人虽然是王公贵族,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草原大漠。看过最繁华的地方,就是析当府、大同府这些地方。那里怎么能跟开封府相比?他们进开封府,便如土包子进城一般。

    到了枢密院外,郝质派人通报,才知道杜中宵进崇政殿议事,还没有回来。便带着几人,到了一边的客厅里坐等。士卒上了茶来,几个人闲谈。

    耶律宗愿道:“已经到了开封府,也不知道以后会如何?”

    郝质道:“幽州一战中带到开封来的契丹官员,大多都安排了住处。枢密院言,一部分人,若是忠诚可用,还是会安排官职的。若是实无恶迹,官府又不用的,可以在开封府居住,一如寻常百姓般。有钱的就做个富贵员外,实在没钱的,朝廷也会帮着找事情做。”

    耶律仙童叹道:“幽州是前线,纵然家中有钱,怎么会带在身上?大部分人,只怕要在开封府过苦日子。便如我,家中家财不少,僮仆成群,可哪有钱带在身上?”

    萧虚烈道:“我又何尝不是如此?不过,此一战后能留得性命,就是大幸事,也不能想太多。”

    郝质看着几人,笑道:“此次你们到大同府,劝得耶律宗愿献城,这是件大功劳。朝廷是有功必赏的,你们不必忧心。虽然不能大富大贵,总还是小康人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