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45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457节 (第2/4页)

天,宋朝就会大举进攻。”

    萧虚烈叹了口气:“虽然知道如此,心中却总想着,有一天会不同。我们契丹大军能反败为胜,重整旗鼓。唉,契丹曾经多么强大,怎么就会如此!”

    耶律仁先摇了摇头,只觉心乱如麻。自己比萧虚烈更倒霉。当年在河曲路,耶律宗真被杜中宵用炮轰死,自己是北院大王,带军主动撤出了河曲路。也正是自己在上京道,镇慑住了各个蕃部。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打生打死,一直没有蕃部叛乱。好不容易耶律洪基胜了,自己也该出头了,没想到就遇到了这一场大败。耶律仁先看得清楚,现在的契丹,与宋朝的国力有根本的差距,跟本无法敌对。

    后来会怎么样?无非是宋军继续北进,把契丹灭掉呗。双方的实力对比,契丹无法反抗。特别是宋朝有了铁路,遥远的路途已不是障碍,契丹还有什么来对抗宋朝?

    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跟中原农耕民族,已经打了几千年了。这场争斗,要有个结果了。只是对于契丹人来说,这个结果有些难以接受。

    摇了摇头,耶律洪基道:“夜深了,早些歇息吧。这些事情,以后不必想了。”

    第124章 重新选过

    第二日,用罢早饭,杜中宵吩咐人把崔向和一众将领叫到自己住处。大家站定,杜中宵道:“牢城营一共有犯人一千五百二十一名,有土地七万两千五百亩。依此,把犯人分为十五个队,每队一百人,各自住个一村子。每个村子相距三到五里,围绕着营田衙门分布。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分队。”

    崔向拱手:“太尉,不知道要怎么分?”

    杜中宵道:“依犯人名册,每一队都是隔十五人抽一人。每十人编为一伙,抓阄选伙长。再从这一百人里,抓阄选出正副队正。这是犯人自己的管理编伍,与看守的人无涉。”

    听了这话,崔向沉默一下,便就吩咐人把名册拿了过来。

    杜中宵拿过名册,随手点了五个将领过来,让他们把犯人的队伍分好。而后对其他人道:“牢城营的兵士,一共一千零八十名。按一百名犯人配三十名看管士卒,再配五名官员算,需派五百二十五人到各村去。剩下的人员,都在牢城营衙门这里。如何分派,崔指使与一众官员商议来定吧。”

    崔向和几名官员拱手称诺。杜中宵起身,道:“你们自回去安排,一个时辰后,我到衙门去看。”

    崔向与一众官员拱手称是,告辞离去。临出门的时候,杜中宵道:“用心做事,不要自作聪明。说是按名册抽人,那就必须跟名册对上。对不上的,日后不会轻饶!”

    众将领听了,心中一凛,称诺出去。

    杜中宵走出院子,看着东边升起的太阳,默默站在那里。幽州一战,动用五六十万大军,加上民夫过百万人,本以为是了不起的大战,最后却平平无奇。不过大胜之后,争功的人却多。现在京城里,因为战功,各路人马争得面红耳赤。

    作为枢密使,没有人跟杜中宵争功,也没有人争得了。但别人争功,枢密使就是关键人物,给谁说一句话,不给谁说话,甚至反对,可能就是两个结果。杜中宵知道,这一切尘埃落定,自己不可能再管军了,也懒得理这些事情。关脆出来,抛开那一切,让他们去争吧。

    其实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一是救济幽州和云州百姓,再一个就是对奉圣州的战事。不过,契丹主力已经被打败,剩下的根本无法抵挡宋军,朝廷中的官员就不在意了。而救济百姓,现在是中书的事,枢密院不需要管得太多。想来想去,朝中也没有什么要注意的。

    伸了伸胳膊,杜中宵深深吸了一口气。早春天气,柳叶泛绿,到处开着各种花朵,空气里满是清新的气息。风吹在脸上,没有一丝凉意,正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日子。

    出了院子,杜中宵站在住处门前,看着周围景色。过了好长时间,看看差不多了,走向衙门。

    早有士卒禀报,崔向带着官员迎出来,向杜中宵行礼。

    进了官厅,崔向道:“太尉,犯人已经分好了。各村的将领,正在查看名册。”

    杜中宵点了点头:“好,此事做罢,这两天就要让他们去建各村房屋。现在正是初春,是春耕的时节,牢城营需要的耕牛、农具,也要尽早运来。”

    崔向道:“回太尉,本地原来也有一些村落,里面的房屋,可以居住。”

    杜中宵摇了摇头:“以前的房子全部不要,要另起新的。而且各村如何布置,要仔细考虑。一要住着方便,还要看管方便。他们是犯人,不是普通百姓,平时要紧紧看住。若是有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