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臣_第35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1节 (第3/4页)

朝廷已经决定调宣府军进来御敌,还没有命令辽西蓟镇军北撤……”

    吴齐蹙着眉头,东胡人已有精锐骑兵切入辽西的退路上,就算朝廷当机立断,蓟镇军想退回来也很难,更不知道郝宗成有没有断臂退兵的勇气跟能力。

    宣府是燕北三镇之一,近年来所受打击不大,但兵马实额仅有三万人不到,也不晓得朝廷到底调了多少兵马进来。看朝廷当前的部署,仍然是希望这边能咬牙坚持住而辽西能攻克辽阳夺得大捷。

    吴齐对元氏朝廷只有仇恨而无情义,心里冷笑:此时燕南与京畿、蓟州等地还有抵抗的意志,一旦等蓟镇军主力在辽西覆灭,这点抵抗意志也将跟着崩溃——这跟朝廷能调多少兵马无关,在困难时刻,将卒的抵抗意志更为重要。

    吴齐随林续宏进了官厅,官厅里除了林续文、孙尚望、马一功等人之外,户部右侍郎、津海总领司总制司黄锦年及户部员外郎、津海仓监事官张文灯等人也在场。

    黄锦年的品轶比林续文还高,他实际掌握津海仓及京畿漕粮输运诸事,林续文掌握津海军、河间府军政大权及漕粮进入津海仓之前的输运事务。在津海,林续文的权柄更重,但时局危难,津海城里名义上还是要以黄锦年为首。在官厅之前,黄锦年坐左侧,林续文坐右侧,张文灯、孙尚望、马一功等人坐在下首。

    “吴将军,还打算派人将你请回来呢!”黄锦年看着吴齐抬步跨门槛进来,站起来相迎道。

    吴齐微微一怔,以往在黄锦年眼里,吴齐只是一个干瘦的淮东军汉,对来津海公干的他可是连个正眼色都不屑给的。

    转念间,吴齐倒是想明白了,就算朝廷对辽西还存有幻想,这种情形也应该考虑万一辽西崩溃的严重后果了。此时能来援京畿的,除了陈芝虎部、长淮军、梁家外,就是淮东军了。

    再者,若是燕京最终守不住,朝廷仓促间要迁都的话,也只能先退到津海来,从津海走海路去江宁。

    第38章 臣子忠心

    “吴将军,你刚从西面回来,西面的情形如何?”

    林续文指着身侧的座位,请吴齐坐下说话。

    吴齐是在淮东军情司总制——这个将职没有给朝廷正式承认,但不管怎么说,吴齐都是淮东在津海的代表,林续文是绝不会轻慢他的。

    黄锦年不求人时,看吴齐黑瘦干瘪似田间老农,没有一点武将的气概,十分的瞧不起他;这时候有求到淮东的地方,脸色跟变戏法似的换了样,竟然是等吴齐入座后,才笑盈盈的坐下。

    吴齐手撑着桌案坐下来,朝林续文说道:“西面的情形怕是不容乐观,我建议林大人,将肃宁、河间两城的守兵撤出来,全力防守津海外围的砦寨!”

    林续文脸有苦色,他与吴齐、杨一航每天都会通两三回信,对肃宁外围的严峻情势是了解的,他问吴齐是问给黄锦年看的。听吴齐这么说,林续文看向黄锦年,问道:“黄大人,你怎么看?”

    林续文掌握河间府的军政大权,津海军回不回撤,他都能一言决之。但黄锦年是朝廷在津海的最高官员,林续文除非打定心思做军阀,不然不会轻易的独断专行。很显然,林续文还没有做割据自立的心思,也没有这个基础。

    黄锦年迟疑不定,主动放弃除津海、沧州之外的其他城池,这可不是普通人能够有的果断。

    虽说朝廷已经要求他考虑最坏的后果,但在他看来,只要郝宗成先一步攻克辽阳城,情势自然也就能转危为安——弃守城池的罪名,也不是黄锦年能承担的。

    “津海军吃朝廷俸薪饷粮,当思为朝廷效力。再说守住河间城,也能为津海分担压力,怎么不战就弃城呢?”黄锦年犹豫再三,说到最后语气缓了缓,说道,“我看还是先守一段时间,看看形势再做决定!”

    “马都尉,你怎么看?”林续文又问马一功,津海军诸将以马一功、杨一航、吴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