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1节 (第3/4页)
在案前与他一起研究,手指敲在江州对岸、淮山尾脊黄梅的位置上,说道:“就是这里了!” 整个淮山南麓东西宽约三四百里,濒江傍山,沿江都浅滩湖沼淤泽,这些浅滩沼泽的存在,使得沿江而渡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唯有宜城与黄梅两边,各有山脊直接延伸到江岸,土地坚实、江岸稳固而江道陕窄,易于建水陆码头,也非常方便渡江。 奢文庄率残部退到江州之后,就首先在对岸黄龙岭筑堡驻军,以控制黄梅县沿江要冲。 黄龙岭守将就是从固城湖东岸突围而出的郑明经的部将韩立。 郑明经亲率精锐断尾拦截以求保证主力能及时撤入九子山,最终随郑明经留在固城湖东岸牵制淮东兵马的八千余死士,仅有不到千人突围出来。 要占得地盘,通常是几个点围出一片区域出来。岳冷秋派兵进入北岸,必然要沿江北岸、沿淮山南麓西进,最终必然要跟奢家抢夺对黄梅即淮山西南麓尾脊地区的控制。 黄梅残城可以不占,但奢家偏偏又不能放弃北岸、黄梅残城南十数里外的黄龙岭。一旦黄龙岭失守,不但江州城在对岸黄龙岭的窥视之下,便是进入江西腹地的鄱阳湖口,也在对岸黄龙岭的窥视之下。 “这真真假假,总要打一仗!”胡宗国说道,“只是难摸透淮东的动向!” 秋后要打大仗,最棘手的还是淮东,不计淮东在晋安的兵马,其在西线的兵力就超过十二万人,主要集结在浙西、庐州两地…… “淮东秋后会打上饶!”奢文庄将地图往下移了移,指出上饶的方位来,“淮东不可能联合岳冷秋、胡文穆从水路对江州用兵,将庐州、弋江的兵马南调,淮东能集结出十万兵力,从浙西西进打上饶!” 胡宗国背脊寒气直冒: 江宁战事之后,为避免兵力分散给淮东军各个击破,他们这边主动放弃衢州、富阳、徽州、淳安、婺源等地,将之前分散于浙西、浙中的兵力,都集中到上绕、信州等城,以守江西的东门户,甚至还从闽江中游的建安府调了一万精锐补充东线。 就算如此,他们在东线的兵力,也只有三万人而已。 三万兵马构筑的东线防御,叫人怎么也没有信心能守御得住淮东十万精锐的冲击?从江州调兵补充上饶防线,要抽多少,才能有守住的把握? 想要这里,胡宗国心底涌起一阵无力感。 如此浙闽大都督府名义所辖的兵马总数并不少: 闽江中上游有两万精锐控制建安、莆城、邵武等闽西地区,上饶、信州东部防线,有三万兵马,防御淮东军从浙西西进;大公子率两万精锐沿赣江南下,进巢藩家残余抵抗势力,黄秉蒿、陈子寿率三万兵马从袁州西进、经芦溪打潭州,接下来就是驻守在江州的兵马,共有水步军七万余众。 这些年来,奢家兵力并没有明显的减少,毕竟控制的区域一直都有增加,有战损,可以募健勇补为兵卒——离乱之秋,能给口饭吃,愿意扛枪矛上战场厮杀的男儿比比皆是;就算不甘愿,强裹着入行伍,又由得了地方乡民做选择? 只是这十七八万兵马,已经不能跟八闽二次举事时的十数万精锐相比较并论了,真正的八闽战卒仅剩不到六万人,其他都是从浙赣新募的兵勇或收附的降军。 原两浙提督府参议、湖西镇守使兼知彭泽县事田常、原江州制置使、湘潭招讨使兼知袁州府事黄秉蒿、原洞庭湖寇、江州水军都督杨雄及原东海大寇、江州水军都督参军苏庭瞻四人都非八闽嫡系,但这四人所部嫡系兵马总计就超过九万。 黄秉蒿给奢飞熊诈降,被迫让出江州,但率兵马以袁州为基,卯足了劲想要西州,新打出一片地盘来自立,消弱奢家对他的控制。杨雄倒是颇为得意于江州水军都督之位,但其部水军并没有跟淮东水营在扬子江争雄的实力,田常、苏庭瞻都能跟淮东死战,有种种因素造成,但不能确保他们在最后关头,不会给岳冷秋、胡文穆收买过去——田常、苏庭瞻现在都驻守在江州,要应对的恰是荆湖跟池州——他二人跟荆湖、池州没有什么恩怨,要是荆湖、池州出面拉拢,人心就难测了。 淮东要真是秋后就动手,留给奢家的时间太短了——江宁战事结束,撤到江宁,才过去半年的时间。 在江州战事尘埃落定之前,鄱阳湖沿岸诸县沧为战争的缓冲区,农事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奢家占得江州,即尽力去恢复生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