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2节 (第2/3页)
趟,但岳冷秋怕去晚了,会叫燕胡兵马大规模的渗透到南阳境内,他再想从南阳脱身也将变得困难。岳冷秋要去南阳抚慰军民、提振士气,但没有留在南阳与南阳军民同进退、共生死的决心,南阳一行宜早不宜迟。 既然董原一时不能返回寿州,岳冷秋便决定先去南阳,待返回时再跟董原见面。 ***************** 丹凤县属商州府,为关中东南门户,西秦四塞之一的武关就座落在丹凤县东武关河畔。 曹家弃关中南撤,但在南撤之前,将武关让给南阳。 武关在丹凤县东南七十里外,当武关河畔,是旧秦南关,通南阳之要冲。 武关地形险胜,关城北即为少习山,从少习山北面流来的武河紧贴关城南的白岩山、笔架山缓缓而下,武关就坐落在武关河东去的凸岸上。 元归政徒步登上少习山南麓的山头,眺望武关周围形势。 关城西面的地势较为平坦,唯出关东行,延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 武关周围的地形,决定着西地守关御东敌易,而东地守关御西敌难——南阳恰恰是后者。 从武关西去,走过较为平坦的宽谷,到丹凤县城附近,地形更为开阔,丹江又从丹凤县城西南角绕过,到白阳关汇入武关河往东南而行,一直到南阳西南的淅川县,折向南行,汇入汉水。 曹家弃关中,长安陷落燕胡之手,南阳要将敌兵挡在西门之外,仅仅守武关是不够的。 除了武关外,丹江上游的丹凤县以及丹江与武关河合流处的白阳关,都是南阳兵马必守之地;又要防备罗献成、奢文庄诸叛军出襄樊,逆丹江北上,南阳又必须在南面的淅川、新野等地部署防兵。 元归政是在岳冷秋之前,就奉太后懿旨来到南阳,以安军心。 与淮西诸人担忧的一样,元归政与梁成冲等人也担忧淮东会放弃南阳。 南阳亡而淮西齿寒,但齿再寒,形势再艰难,燕胡想要在南阳之后紧接着攻陷淮西,也是极困难的。淮西只要守住淮河及桐柏山一线,至少没有马上就灭亡的担忧。但是,对元归政、梁成冲、梁成翼他们,南阳要是失落,他们最后的一点依仗,也将彻底的丧失掉,这叫他们如何不恐惧? 第77章 前哨 梁成冲眺望远处的山峦,四望去皆是秦岭东麓的深山老林,武关河藏在其间闪耀着粼粼波光,蜿蜒往东南而去,仿佛银色游龙。 此前,梁成冲有意将南阳北面方城、舞阳的防御交给成翼,但是河中军在汝阳给陈芝虎打得大溃,梁成翼仅率不到一万残兵退到舞阳,使得南阳的兵力顿时就捉襟见肘起来。 对于梁氏,失去南阳,将彻底沦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下面的将士心态又不一样。 河中军在汝阳的溃败,严重影响到南阳将卒的士气跟抵抗意志。 前些天就有一名小校想拉二三十人逃入深山去做盗寇,在出逃前给发现,都给梁成冲拉到校场,斩首示众。不过,中高层将领里,犹有不少人主张撤出南阳,避开燕胡二十万大军的锋芒。 撤,往哪里撤?梁成冲心里苦涩,董原能将信阳让出来叫南阳兵马避入吗? 不战而撤,而燕胡不费吹灰之力得去南阳,打通南进荆湖的通道,林缚会绕过他们? 对淮西、对淮东犹有选择,但对南阳诸人,南阳一战是非打不可,只可惜下面的将卒心志不坚。 有二三十人牵马登山来,停在半山腰,元归政将袍襟撩起来,独自艰难的登上险峻的山头,循着梁成冲的视线望去,似乎担忧从关中而来的敌兵绕过武关,从丹江那边渗透到南阳的南面去。 “岳冷秋应该快到南阳了,”元归政说道,“要不是我先回去见他?” 岳冷秋来南阳,梁成冲在西线脱不开身,元归政总要与他见一面。 梁成冲摇了摇头,说道:“我也回南阳去。”梁成翼在汝阳吃了这么一个大败仗,使得方城、舞阳的守将,未必甘愿受他节制,梁成冲也就不能留在武关,必须回南阳去坐镇。 元归政示意周遭扈从先下山去,他与梁成冲单独留在后面,压着声音说道:“倘若淮东不相援,成冲当如何处之?” 梁成冲脚下步子一停,看了元归政一眼。论辈份,元归政是他的姨父,论亲疏,太后及永昌侯府在江宁城里还想要缓一口气,梁氏的兵权就不能彻底的沦丧。 梁成冲舔了一舔嘴唇,说道:“请姨父教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