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四节 君子之怒  (第2/2页)
数十年,汉家旱灾频发。    水车这种器械,算是目前为止,汉室所能依仗的最大抗旱利器!    …………………………………………………………    博望苑。    草木繁盛,景色如昔。    只是,君子们的心情,却没有往常那样欢快了。    太子从郁夷回来已经三四天了。    但是……    到今天为止,他都没有下令召开经宴,与大家谈论经义,纵论道德。    相反,有消息传说,太子回来后,一直在召见一些曾经在博望苑不怎么受重视,曾经在太子系被冷落的官吏。    譬如说,京兆尹于己衍就已经四次被召见,问询民政之事。    还有太子舍人方其,因为善于农事,颇通《神农》之术,而在过去被大家嘲笑是‘方子迟’——居然不嘴炮,反而去研究农业,这不是樊须吗?    但,在最近两天,这个过去默默无闻的官吏却已经被接见七次之多。    有时甚至是夜里也被叫去询问农事,甚至谈到天亮!    秉烛夜谈啊!    无数人想要得到的待遇和荣誉,却被一个从前看不起的人轻易得到!    君子们现在是真急了。    再这么下去,哪怕未来太子即位,大家恐怕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了。    “都怪那个张子重!”无数人想到这里就咬牙切齿,愤恨不平。    要不是他多管闲事,捅出了郁夷之事。    郑全、李循等君子,又何必自杀?    大家又何必跟着太子,在郁夷晒太阳?    好多君子,曾经娇嫩的皮肤,竟然出现了污点!    现在,连太子都不讲道德、仁义,反而去关心什么农事和民生,关心起小民负担和租税了。    这简直就是岂有此理!    太子难道忘记了,孔子当年说过的话吗?    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讲的多好啊!    君王只要做一个好人,一个明君就行了。    天下之事,自然安康太平。    其他一切,皆是末技,不值得关心。    想着这些,君子们内心的怒火,就如火山一样炙热、翻滚。    但他们又不敢去与那个张子重正面刚。    因为一定刚不过!    人家可是别号张蚩尤,连公主的脸也敢抽,连婕妤也敢得罪的主!    博望苑里的儒生们,过去连江充都可以骑在头上肆意羞辱,却不敢还击。    现在哪里还有胆子去挑衅一个干掉了江充的更可怕的新贵?    不过……    “听说毛诗学派的年轻俊杰延年公子已过华阴……”有人悄悄提议:“不若,我等去与延年公子说一下这个张子重的残忍、暴虐和不德之事,请延年公子鞭笞之!”    立刻,无数人附和,觉得这个提议真是太棒了!    毛诗学派的能量可不小!    若这位延年公子与那张子重起了矛盾,两人结下仇怨。    那么,就算延年公子不敌张蚩尤,却也可以打了小的,引出老的。    乃师贯长卿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    在燕赵一带,贯长卿的影响力,已经可以与过去韩诗学派的鸿儒韩婴相媲美了。    而燕赵地区,自古多慷慨激昂之士。    若延年公子在长安被人欺负了,燕赵豪杰安能熟视无睹?    大家正慷慨激昂的谋划着、计划着如何挑动延年公子去和那个张蚩尤打对台戏。    忽然,一个官吏从门外走进来,对正在热切议论和商量的众人道:“家上命下官来通知诸公:今夜良辰,特设宴于博望苑,于君等共饮之……”    大家立刻欢呼起来,许多人热泪盈眶:“家上果然没有忘记吾等啊……”    却听着那人道:“此外,侍中官领新丰令张子重将应家上邀请,列席其中……”    大家的脸色立刻僵硬起来。    张蚩尤要来?    许多人只感觉有些头晕。    上次张蚩尤来了一趟博望苑,然后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嗯……    郑全、李循等连第二天的太阳都没有见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