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452节 (第2/4页)
之后,大同府的外援已绝,一座死城,不献又如何?不过估计不会那么容易。守将耶律宗愿是契丹皇叔,一生荣华富贵,只怕会想用这座城换些好处。” 和斌对郝质道:“此次前来,枢府有没有说,若是契丹守将献城,有什么好处?” 郝质摇头:“他们不死,就是最大的好处。若是献城,自然保他们以后一生无忧。若是不献,城破之后斩了就是。杜太尉言,眼看就是春天了,这一仗打得太久了,不要拖时间。若契丹不献城,你们立刻全力攻城。破大同府后,配合幽州军队,攻取奉圣州。” 王凯道:“奉圣州虽大,不过没有大城,也没有契丹大军,并不难攻取。” 契丹的州与宋朝不同,许多名目,州下还有州。便如奉圣州,下面其实还有许多军州,比宋朝的路小,但比宋朝的州大。那里是契丹皇帝经常巡视的地方,并没有许多军队驻守。 郝质道:“杜太尉的意思,是在春天,就占领奉圣州。到了夏天,全面修整,一两年内不再组织大的战事。这些年年年作战,军队打得累了。而且这一战后,军队基本成型,需要修整稳固。” 王凯和和斌点头。这一战宋军也尽了全力,军校等各种组织,全部暂时取消,编成了军队。战争结束之后,需要重新开办起来,许多事情要做。而且灭了契丹,没有强敌,宋军也要精简。 现在宋军的禁军,约有七八十万人,还是太多了。进行精简,保持约四十万常备禁军就已经足够。 三人在帅帐里吃肉饮酒,人人尽兴,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耶律仁先便就从城上缒下来,来见王凯三人。 到了帅帐里落座,王凯道:“不知大王到了城里,城中守将如何说?” 耶律仁先拱手:“昨夜我们与守将耶律侯古谈了许久,他也知道大同府外无援军,几无储积,必然守不了多久。不过,他又怕献城之后,苛待于他,一时间犹豫不决。” 王凯看了看其余两人,道:“你们来之前,枢府应该已经说过了。献城之后,重用不可能,朝廷的官员就是宋人,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做的。不过,保他一世太平,还是可以做到。” 耶律仁先扭捏一会,道:“太尉,耶律侯古是皇叔,自小锦衣玉食,只是太平,只怕不够。” 王凯道:“他做了一世大王,难道就没有积蓄?只要太平,自己的积蓄也足够用了。” 耶律仁先叹了口气:“太尉,大同府是重城。耶律侯古若是献城,没有奖赏,他总是觉得自己亏得太多了。宋国富裕,不如就给他些奖赏,省却了许多麻烦。” 王凯遥了摇头:“朝廷做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出口了一定做到。如若不然,我现在答应了他,等到进城,再反悔就是。现在契丹的主力已亡,朝廷要进军,无人可以阻挡。若是献城就有奖赏,那朝廷要奖赏多少钱财?能够保太平,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耶律仁先见王凯不松口,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现在宋军的优势足够大,哪怕大同府这样重要的地方,也不肯用金钱地位收买守将投降。耶律侯古现在就是想要好处,一时之间有些不好办了。 过了好久,耶律仁先才道:“既然如此,且放我进城,我再与耶律侯古商议。” 王凯道:“好。你进城之后告诉耶律侯古,我们时间不多,只等三天。三天之后,如果他还不献出城池,就要全力攻城了。再攻城,可不会像前些日子那么儿戏。这里十万大军,他想清楚,自己能够守多少日子。我不妨直说,我们是估计十日之后破城。” 耶律仁先急忙拱手:“大军厉害,在下是见识过的。太尉莫慌,且容我再去商议。” 耶律仁先是幽州留守,当时宋军攻城的时候,重炮运到,一天就把城墙轰塌。大同府外无重炮,不过是因为道路崎岖,运输不便罢了。不用重炮,宋军也可以用炮火封锁城墙,蚁附而上。当然,有了火药之后,破城的方法其实很多,只是宋军还不熟悉罢了。 送走了耶律仁先,王凯摇了摇头:“果然,契丹守将没有守城的决心,只是要好处。这个时候,朝廷如何允诺?给了大同守将,将来其他城的守将要不要给?那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