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4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452节 (第3/4页)

下去,岂不没完没了!”

    和斌点头:“不错,好处是没有的。现在大同府是死地,就不信耶律侯古愿为了好处,把自己的命搭上。他若是不肯献城,也无妨,我们大军攻城就是。”

    郝质道:“朝廷也是幽州一战太过顺利,认为契丹实力太弱,应该不会坚守。不然的话,就直接命令你们进攻了。攻下大同府,周边还有许多地方要去取呢。”

    此时河东路整训过的禁军已经占领应州,河东经略使庞籍亲率兵马,正要进军蔚州。那里只有千把契丹守军,攻取不难。全部占领西军道后,宋军会重整兵马,与幽州来的军队一起进攻奉圣州。现在已经是正月,时间不多了。

    燕云十六州作战多年,非常残破,宋军占领之后,需要重整地方。去年闰腊月,今年天暖的是非常快的,战事不能拖太久。最少,朝廷认为,不能耽误了春耕。

    第111章 不降立斩

    留守府里,耶律侯古皱着眉头,听了耶律仁话,怒道:“他们十万大军攻城,难道不花吗?我若是献了城,省却许多麻烦!这一点钱都不愿花,我看这大宋也未必如何!”

    耶律仙童道:“大王,宋军是看准了,大同府已经是他们手头之物。大王献城,只能保大王自己平安。不献城,他们攻进来之后,只怕就要取了大王性命。”

    萧虚烈道:“说到底,宋军是认为,大王的性命就是最大的好处。”

    耶律侯古听了,一时间不说话。他们说的不错,看来宋军认为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已经足够。可偌大的大同府,就这样献出去,实在不甘心。

    过了好久,耶律侯古道:“此事先不急,且容我想一想。”

    从官厅出来,萧虚烈道:“两位看来,耶律侯古会不会献城?我看他样子,对好处看得十分紧。”

    耶律仙童叹了口气:“只是我们实在倒霉,竟然来干这种事情。可不干又有什么办法?”

    耶律仁先道:“我劝两位不必着急,过一两日,耶律侯古就应该允了。他若不允,拿什么来守大同府?现在看得非常明白,宋军要攻城,确实不难。”

    耶律仙童和萧虚烈点了点头:“但愿如此吧。做了此事,我们也过些太平日子。”

    过了黄河,杜中宵看着车窗外面,已经隐隐泛出绿色。不知不觉间,春天就来了。

    赵祯和一众大臣已经回去,杜中宵带着赵滋和李复圭收拾残局。过了正月十五,事情大致已经处理完了,他们也正式回京。富弼被任命为幽平路经略使,兼知幽州,留了下来。

    看着窗外景色,杜中宵道:“去时深秋,回时初春,不知不觉春天就到了。这一仗,虽然没有特别艰苦的战斗,影响却是不小。自此之后,周边再无强敌,许多事情不同了。”

    赵滋道:“是啊,一战歼灭契丹四十万主力,还有四十万签军,岂是小事。说起来,史上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大的战事。我们这些人,也算是创造历史了。”

    杜中宵道:“先秦时候,应该有吧。不过那时不同,各国全民皆兵,战争规模本来就大。”

    其实杜中宵也说不清,历史上记载的战争,人数往往不准。而且出兵的时候,经常诈称多少多少万以壮声势。实际真正参战的军队,根本没有那么多人。

    这次不同,宋朝参战军队五十五万,是实打实的。民夫数量变化不定,大约是有五十万人。哪怕不诈称人数,也可以说参战百万大军。契丹四十万主力,四十万签军,足足八十万人。这一战,双方一共近两百万大军,打了四个月,规模应该是史上以前没有过的。

    不过两国的实力相差太大,作战过程平平无奇。除了被偷袭曲阳,宋军就没有败过。乾宁军城打得激烈,也不过是宋军在练兵。真正作战,契丹基本不堪一击。

    不堪一击是什么后果?杜中宵知道。历史上北宋被金兵灭掉的时候,宋军就是不堪一击。金军一两万人,就敢跨越数十州,横扫几路,宋军完全无法阻挡。现在宋军能不能灭掉契丹?应该是可以的。不过宋朝不是金朝,只想胜利,完全不敢治理,视百姓如草芥。所以这一战后,应该修整一段时间,才会大举北进。契丹国内情形,现在管不了,也懒得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