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0节 (第2/4页)
林缚将签署好的告令交给秦承祖,跟薰娘、盈袖说道:“这份告令签下,我明天就去嵊泗,家里还要你们多照应!”也没有解释他为什么要拿女儿的闺名赐给新船,男尊女卑本就是男权社会最顽固的传统,他再离经叛道,也只能悄无声息的做些小动作。 秦承祖、孙敬轩、胡致庸他们没有反对,心思是放在那个不能示人的“小公主号”船名上。 “这么快就又要走?”顾君薰诧异的问道,她守着妇道人家本份,平时也不问军国大事,这些年感觉到局势渐紧又要打仗,但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快,林缚回崇州歇下来,到今天才整一个月的时间,她总以为即使要掀起战事,总也要等秋粮收割结束之后。 “没有办法,事事总不能照着我们这边的节奏来进行!”林缚说道,又与秦承祖说道,“你等会儿去见甄家特使时,请他到山上来喝杯水酒,我就不特地派人去请了。” “好咧。”秦承祖应了一声,就先告辞离开。 ************* 当甄封与三千海阳郡兵给林缚放回高丽,就注定甄氏与高丽当权派左靖等人之间的相互猜忌及隔阂无法消弭。 为了避免半岛陷入动荡,在东胡人的压制下,左靖选择忍让,恢复甄封海阳郡督的官位,但在海阳郡的北面以及东面的山南郡不断的加派兵力,防备甄封会有什么异动。 甄封也是给赶上架的鸭子,政/治斗争的残酷跟血腥,让他不敢放弃警惕,也不敢寄望能与左靖等当权派有和解的可能。 此段时间来,高丽国内矛盾重重,以左靖为首的当权派向东胡人卑躬屈膝,拼命压榨国内,以满足东胡人各种苛刻要求,引起民众的普遍不满,小规模的动乱频起。 虽说几次动乱都给很快平息下去,却让甄封看到有取而代之的机会。 甄氏首先要割据海阳自立,然后才谈得上取代高丽王室统治高丽半岛。 海阳虽然是高丽国内丁口最多的一郡,但西归浦之败,海阳郡受挫极重。虽有三千郡兵随甄封一起给林缚释放,但林缚只会他们一些破枪残矛带回国内,跟兵甲精良沾不上边。甄氏要谋取割据海阳自立,首先就需要大量的兵甲军械来装备忠于甄氏的海阳郡兵,郡兵规模还要不断的扩大。 与北九州岛的佐贺氏、近乡氏,东州都督府的迟氏以及儋罗岛的李氏一样,向淮东寻求支援,成为甄氏唯一的选择。 与甄氏的合作,海东行营无法拿主意,甄封派其次子甄明仕秘密出使淮东,直接与淮东军司洽谈两家合作的事谊。 海阳郡的情况与淮东相似,境内大多是近海平原,土地肥沃、丁口繁多,缺少煤铁等资料。虽然海阳郡的土地开发程度远不能跟平江府、维扬府相比,比淮东也要差些,但在高丽国内属于核心产粮区。 人丁、粮食与铁,是当世战事最核心的三种资源。 海阳郡有六十万丁口,差不多占了高丽九郡的两成还多,产粮多,但缺铁。在淮东为主导的海东商路,本州岛、九州岛的煤铁资源自然是优先流入淮东,再说海阳也缺乏将煤铁炼成精良兵甲的能力。所以甄氏急需从淮东购入大量的精良兵甲。 淮东与甄氏合作,恰恰能从海阳获得淮东紧缺的米粮。比起从海阳引进大量的米粮,林缚更希望看到甄氏在海阳谋求自立,消弱高丽王室力量的同时,也能牵制高丽国更多的军事力量,能削弱高丽水军对津海粮道的骚扰。 双方自然是一拍即合,当即签署三十万石粳米换十营步卒兵甲的密约。 甄氏希望淮东能提前将兵甲交付给海阳,林缚也很好说话的答应下来。 三十万石粳米,比整个海阳郡上缴高丽王室的税粮还要多,甄氏总要在有足够的战力支撑,才会有底气公然的截下税粮留为己用。 甄封次子甄明仕与随扈将作为特使秘密留在崇州,以促双方合作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