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0节 (第3/4页)
事;也有作为质子留居崇州的意思。 有以海阳的三十万石米粮打底,林缚预计每年能从海东地区运来六十到八十万石米粮来弥补淮东的不足。 当然了,要从海东地区运入这么多米粮,还要从海东地区运入大量的煤、铁、兽皮、兽筋、木料、海盐、铜、银等物资,淮东也不能白抢人家的,要拿价值相当的大量资源进行交换。 淮东的兵甲虽好,但产量有限,更多的要保证淮东军司自身的需求。生丝、茶叶、蔗糖以及瓷器,都是淮东富足而海东地区稀缺、又受上层社会追捧的物资。 只是整个海东地区的丁口也就一千余万,市场容量有限,唯有袭断贸易,才能有更高额的利润可得。 哪怕是为了垄断对海东地区的贸易,淮东也必须在近期内对东海进行残酷而血腥的封航,杜绝浙闽海商出海的可能。 若是能将奢家彻底封锁在内陆,淮东的海船将能将夷洲、琉求以及南洋地区延伸,将能获得更充足的资源。 淮东地区的资源毕竟是太稀缺了些。 也恰恰是有海阳三十万石米粮打底,使有林缚有底气这时候就与奢家开始进行残酷而血腥的东海军事竞争! 第4章 备战粮荒 陈明辙在海虞是九月二十六日才看到淮东军司派专人送来的《淮东制置使司禁东大洋疆海商民贸易、渔猎告令》等函。 虽说淮东就禁海事宜,事前有跟海虞方面通过气,但正式看到淮东禁海令的细则,陈明辙还是吸了一口冷气。 陈明辙感叹说道:“如今东线海疆事务由淮东军司全权负责,倒不晓得是福还是祸!”虽说海虞陈家乃至整个吴党,这时候选择跟淮东合作,但陈明辙等人,对淮东仍然保持足够的戒心。 角落里一丛翠竹,映得庭院绿意葱茏,隐逸多年的陈西言鬓发也都斑白了,精神还算矍铄。 要不是这回平江府并入浙北制置使司辖区,陈西言这段时间也不会拼着老骨头走动。他端着茶杯,斜眼看着石几上的告函,手指轻轻叩着瓷壁,忙歇不停走动了两三个月,局面对吴党来说,稍有所好转,但思量着平江府的船只以后要出海也要经过淮东军司的许可,对日后也是一个隐患,这时候倒是顾不得太多了,说道:“这时候还是要依赖淮东从海上牵制浙闽叛军的东线,岳冷秋、张希同实也没有手段能够制肘淮东——淮东走出今日的局面,不能不说当初确有高瞻远瞩之见!” 虽说林缚“猪倌儿”的绰号还是陈西言先喊出口的,但从暨阳守城战之后,陈西言对林缚的看法就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恰恰也是陈西言彻底绝了出仕之心的原因。 陈明辙是知道恩师心态变化的,所以对他这么说评价淮东,没有什么意外。 不过陈西言的影响实在大得很,林缚在淮东的许多行为特立独行、离经叛不说,也从根本上动摇了许多人“学而优则仕”的信念,自然林缚的这个猪倌儿名号倒是越传越开。以致陈西言只能躲在幕后操持,实在拉不下脸来,亲自跑到崇州去见林缚。 余辟疆也是吴党后起之秀,与陈西言倒无师承关系,听陈西言如此评价淮东,他不大服气,说道:“淮东预言江东郡会出现粮荒,崇州吸储米粮不说,在江宁的林记货栈也大量的吸储米粮,然而这近月来,江东的粮价却在稳步的下降,可见淮东不是每回都能说得中的!米价下挫,丝价就涨,淮东拿米粮跟海虞换生丝,又拿粮荒来危言耸听,倒是让他们占了些便宜!也许是林家是做惯了米粮生意,这种荒言对他们来说却是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大利!” 听了余辟疆这话,陈明辙心里也不喜,同意与淮东进行丝米交易,是他陈家做出的决定,余辟疆冷嘲热讽淮东,也暗中贬低了陈家,换了别人听了心里也不会高兴。 陈明辙这几年谙熟了人情世俗,心里不悦,倒不会表现在脸上,他与陈西言未必就亲近淮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